一、先说说棉花种植技术的关键点
(一)深耕20厘米以上
棉株要良好的发育生长,必须有一个健壮的根系,才能达到根深叶茂。来提高棉株的耐旱能力和抗病、抗倒伏能力,使后期不早衰,提高产量。以最好应使用大铧犁进行20厘米以上的深耕,给棉株的根系创造一个疏松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棉株根系下扎,为棉花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
棉花要高产,一定要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肥中主要物质是有机质,土壤中有了有机质,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和良好的通透性,以及增加调节土壤温度的能力,施用有机肥能熟化土壤,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抗逆性能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保持棉花的稳产高产。
(三)施用化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
棉花的生长需要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3:1:3,尤其钾肥不能缺少。棉花中后期缺钾容易造成红叶茎枯病,引起早衰,以至减产。有的棉农不懂平衡施肥,连年使用等含量的复合肥如氮17、磷17、钾17,错误认为使用化肥的含量越高越好,其实不然。
(四)合理密度
棉花的种植密度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力情况进行合理种植,才能获得高产。如高水肥地块适当稀植,沙地、旱薄地适当密植。据调查,大多棉农种植密度偏大,每亩种植密度在1.5-1.8万株之间。个别的每亩达到2万株以上。因为棉花是喜光作物,如密度过大,化控掌握不好,通风透光性差,花铃期容易造成落花落铃严重,后期如遇连阴雨天气,还会出现烂铃增多,造成减产。也有棉农为了省工省时求高产,盲目追求稀植大棵的种植模式,不考虑自己的地力、水肥条件、种植品种以及管理技术适应不适应,到最后亩产才200-300公斤。这种种植模式如果遇上气候不利,施肥、浇水、化控,治虫、管理技术等措施不当,风险很大。近几年笔者经种植试验认为,中等水肥地块种植密度为每亩12000-15000株,管理得当,容易取得高产。
二、棉花种植下面几大误区不要走
误区一,稀植和密植。
稀植是给棉农省了工,但是单株的结铃限制了棉花的产量。椐调查现在棉农的单株结铃大都在10-20之间。结铃30个以上的非常困难。理论数据每100个棉铃产籽棉一斤。亩植1000株单株结铃50个的话产籽棉500斤。要是种2500株单株结铃25个的话亩产籽棉625斤,要种8000株单株结铃10个的话亩产籽棉800斤。棉花要高产密度是关键。但是8000株上800斤产量不易,天山植保认为,亩株数要根据棉花种植品种、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综合研判,建议机采棉亩株数为12000-15000株为宜,只有合理的密度才能高产。
误区二,施肥。
由于近年的农家肥的减少,土壤的有机质也随之减少。加上大量的氮磷等的无机化肥的过剩造成了土壤的结构恶话,土壤的板结使棉花的病害加重。严重的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合理的施肥技术也是棉花的增产必要手段。
误区三,化控。
大多数棉农都是在棉花的后期喷施化控药品。这样使用化控药品用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会使生长点受到抑制,减少棉花的结铃数。合理的化控是应该少量多次施用。
误区四,后期管理。
棉花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椐多点调查,后期能及时喷施叶面肥的农户大都能解决棉花的早衰问题和提高抗病能力。
误区五,防治病虫害。
防虫不搞调查,打保险药,打安慰药不可取。虫情暴发了不可怕,就怕打乱仗,要巧防巧治,抓住虫情发生的关键期,合理施药。农药要合理喷施,大水量低药量是不可取的,要足水足药量施药,坚持药理施药,配方施药,减施增效才是好。
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