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栏 | 饭后应躺着、坐着还是站着?
文化
2024-03-03 14:03
云南
近日,网上一篇《原来吃完饭躺下才是最合理的运动》的文章引发广大网友热议。有网友评论:“这是真的?还是在玩梗?这对我很重要!”事实上,有关饭后如何养生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那么,什么才是饭后的正确姿势?饭后怎么做才能健康养生?“比起饭后怎么做更健康,我们医生更关注你怎么吃、吃多吃少、吃得健不健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芸说。饭后应该如何做更健康?王芸表示不能一概而论。
![]()
“饭饱神虚”“我想睡到碗里去” ……饭后犯困,这是很多人的饭后常态。王芸介绍,吃饱饭以后,消化系统的工作需要较多血液来帮助,脑部的供血供氧就会相对减少,所以饱餐后会觉得困倦。很多人饭后犯困想立马躺下睡一觉,但又担心立马躺下不利于身体健康。王芸表示,一般人午饭后半小时可以躺下小睡一会儿,但不建议睡太长时间。因为人睡眠的时候,消化道也会处于休息状态,减少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吸收。如果平常就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人,饭后不宜立即卧床休息,晚上睡前2至3小时内也不宜再进食,否则将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甚至出现睡眠中呛咳、误吸性肺炎等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这类患者还应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每餐摄入量,因为这些食物使胃排空减慢,将加重胃酸反流症状。还有,不能正常进食且需要插管鼻饲的老年患者或者特殊患者,鼻饲的时候要保持坐位或者半卧位,鼻饲结束至少半小时后才能平躺,否则也容易出现食物反流误吸的风险。
王芸表示,饭后不建议久坐,久坐胃肠道蠕动减慢,可以站起来走走或者站着原地适当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消化吸收。对于糖尿病患者,进餐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后走一走,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饭后适当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以消耗能量而减少脂肪的堆积。王芸建议,餐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胃的排空、肠道的消化有一个过程,如果饱餐后立刻进行剧烈运动,胃肠道比较多的食物可能会牵扯腹腔的韧带、系膜,导致腹痛、呕吐的发生。此外,运动前是不是绝对不能进餐?王芸说,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可以少量进食易消化食物后稍作休息再运动。
近期,《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饮食与寿命之间的关联。研究显示,适量少吃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具体来说,少吃能使寿命延长10%,而少吃且适时进食(比如在新陈代谢活跃的时间段)能延长寿命高达35%。“健康人适当少吃确实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是我们这个营养过剩时代的健康准则。很多人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反过来谈论饭后如何才健康,就是舍本逐末。首先应该控制饮食的量和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不过,对于已经营养不良的病人,肯定就不是越少吃越好。”王芸表示,一些慢性肝病、肝硬化的患者,就需要保证低脂精蛋白的摄入,睡前还可以加餐,从而避免低血糖、少肌症的发生。“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有什么问题要听取医生的建议,这样才会对身体比较好。”王芸说。王芸介绍,她在门诊曾遇到过一位青春期的女孩,因为同伴的压力,本身很瘦的她却还要节食减肥,导致身体脂肪太少,内分泌失调。“像这样的饮食控制方式就是不健康的。”王芸说。
王芸提醒,饭后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腹痛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误以为吃了胃药就会好,这样只会耽误就诊时机。王芸介绍,消化性溃疡的病人,餐后会出现腹胀腹痛;胆囊结石的病人,进食高脂餐后,胆囊剧烈地收缩,胆结石就有可能排到胆管而卡住,可能发生胆绞痛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出现餐后剧烈的腹痛不缓解。还有一些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饱餐后肠道供血相对不足,可能会因为肠道缺血而引发腹痛,甚至便血。这些患者均需要及时就医。王芸表示,目前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甘油三脂血症、胆囊结石均是急性胰腺炎的诱因,这样的病人一定要避免高脂餐和大量饮酒。另外,消化道的症状和我们进食的种类很有关系。一些人喜欢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火锅、烧烤、饮酒等,当天或第二天就出现腹泻到医院就诊,这其实是因为食物刺激肠胃蠕动过快导致腹泻,如果拉肚子后身体就恢复了正常,这种情况只需要管好嘴就可以,不用太过于担心;但如果出现呕吐、腹泻不止,可能是不洁饮食导致胃肠炎,这时候应该就诊。“关注饭后应该怎么做才健康的同时,我们同样应该关注饭前怎么吃。”王芸说。(据春城晚报)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