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专栏 | 受戒

文化   2024-03-06 14:48   云南  



受戒

作者:汪曾祺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茬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
    “格当嘚——”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抷(音wǎi)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哗哗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
    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
    小英子喊起来: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
    “真的。”
    “好好的头皮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咬咬牙。舅舅说这是当和尚的一大关,总要过的。”
    “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不把钱?”
    “不把钱。有法事,还得先尽外来的师父。”
    “怪不得都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就凭头上这几个戒疤?”
    “还要有一份戒牒。”
    “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
    “就是!”
    “我划船送你去。”
    “好。”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她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

云之南 天很蓝
云之南,天很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