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页,意犹未尽,我又翻了翻,看了看我写在边边角角的字,勾画出来的的句子,我要和一位陪伴多时的老朋友分别了,虽有不舍,但前边还有新朋友等着我,我轻轻地把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放进了书架里。
这是我和少侠班孩子们共读的第一本书,从开校买上,我们一起零零散散地读,一起分享过几次读书心得,国庆节后我们又一起精读,就是每人每天读一篇文章,领读员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56篇散文,有1992年的文章《灯祭》,也有2021年的文章《一座城的生灵烟火》,时间跨度很大,我们读了一个学期也欣赏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佳作,我想这本书一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读一篇文章我总有同一种感觉,作者的文笔很优美,有几篇散文中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背下了就可以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在《好时光悄悄溜走》中写到:“满树的红果子就像正月十五的灯笼似的,红彤彤醉醺醺地在风中摇来晃去。”还有“阳光透过窗户照耀着樱桃和草莓,也照亮了我曾有过的的那些日子。”在《最是花影难扫》中写到“花儿开在林间,开在山崖,开在水边······它们仿佛彩虹的儿女,红红白白,紫紫黄黄的,绚丽极了。”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虽然是散文集,但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我不知道的人和事。骆宾王的墓在江苏南通的狼山,这是作者无意中发现的,骆宾王生前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让武则天为之动容,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背的诗。萧红的一半骨灰竟然在香港的一个学校里。被郑愁予称为“风华绝代”的聂华苓和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都是我在这本书中第一次遇见。
书中还有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她把父亲写好的对联没放好,字都糊在一起,她却说“那含有吉祥韵味的字,提前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把年给先过了。”泥泞的乡村土路,总是会弄脏我们的鞋,她却说“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让我对泥泞也有了一丝丝好感。
还有很多感触,我想起来了就随手写在书页边上,当有一天风吹开这泛黄的书页,抚摸着那些文字,我一定会想起这一段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