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中医学院源于1974年成立的中医学教研室,2004年设立全科医学系,将中医学专业纳入全科医学系管理,200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学院,2023年更名为中医学院。现有中医学和中医康复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医学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已培养23届2479名毕业生;中医康复学专业自2021年开始招生。学院现有在校生1155人,其中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029人,中医康复学专业本科生80人,研究生46人。
中医学专业开设于2002年;2007年,获批中西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2014年,中医学专业入选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专业;2015年,获批教育部卓越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中医学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滨州市中医医院成为我校直属附属中医院,开启了院院融合发展进程;2023年,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专项合格评估;2024年,获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24年7月,已培养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110人。
中西医结合专业遵循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运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中药复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拥有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中西医结合临床 2 个专业。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方向包括:疑难杂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基础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医证候物质基础及中药药性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向包括: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代谢性疾病与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二、师资力量
中西医结合专业目前拥有专职教师5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讲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8人,博士生导师 5人,硕士生导师30人。学院现有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医药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十二五”计划技术管理专家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学科带头人1人,齐鲁扁仓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各1人。拥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2个,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3个,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团队1个。
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52篇,其中SCI收录72篇;出版中医药学术著作22部。2014年以来,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厅局级科研奖励7项。同时,注重推广中医药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签订横向科研项目15项。学院拥有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包括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4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2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精品课程3门。
三、实验条件
学院现有方剂效应与临床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经典名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动物类中药技术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中医证候研究重点实验室 1 个,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靶点发现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 1 个,烟台市海洋中药质量评价烟台市重点实验室1个,烟台市肿瘤代谢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 1 个,烟台市地区特色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1个,3级甲等临床教学基地8所。
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目前有组织病理系列全套仪器,荧光倒置显微镜及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超声细胞破碎仪,微量核酸定量仪,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等。此外动物实验室设有大鼠饲养间、清洁级动物饲养间、动物无菌手术操作间等,能够满足动物实验条件的要求。细胞培养室配有生物二级安全柜、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纯水蒸馏机、液氮罐等,能满足细胞培养实验的需要。
四、人才培养
近年来,本院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在校期间能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截至2024年7月,累计培养中医学专业毕业生110人,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部分毕业生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博士研究生深造。
五、中医学院招生信息
1、专业: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学位)
初试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98 联考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药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中药药理、伤寒论选读)
复试参考教材:《药理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专业: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学位)
初试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98 联考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
复试参考教材:《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专业:105701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复试参考教材:《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专业:105703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复试科目:中医骨伤科学
复试参考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专业:105704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复试科目:中医妇科学
复试参考教材:《中医妇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专业: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初试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复试参考教材:《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六、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部门: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电话:0535-6913186
邮箱:78075669@qq.com
联系人:刘老师
QQ咨询群:950674274(2025滨医中医研究生咨询)
◆ ◆
供稿 | 刘 莹
排版 | 李志国
责编 | 孔德晨
审核 | 胡威 刘芳 姚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