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重中之重
用心布局,才能助力学科再进阶
作为全省三大省医学中心之一,服务于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区域近6000万群众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按下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其中,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医院推行学科“攀登计划”,不仅形成了核医学、肿瘤、心血管、神经、代谢五个学科特色方向,建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区域医学中心,还打造了有针对性的专病中心,并在人才和科研上持续发力。
多途径“筑峰”
学科再登峰,谈何容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可谓是用心良苦,多途径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据副院长万居易介绍,路径之一是,医院以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为核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特色专科诊疗技术为利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打造“1+N”临床专科群发展模式。
打造专病中心,是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重要的另一项举措。期间,医院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本区域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专科方向进行打造,同时对在国内有领先优势的专科进行重点打造;
二是坚持错位发展,主要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学科集群、配套支撑等因素, 按照错位互补、同质运行的原则,统筹规划不同院区的专病中心;
三是整合多学科资源,主要通过部分业务、人力、空间整合来推进中心化建设,如形成了“医工融合”“多位一体”的骨科及运动医学中心;成立了儿童急诊中心; 建设了技术好、设备好、效果好、环境好、服务好的医美中心;
四是遵循渐进原则,由单纯的专科间医疗服务能力融合逐渐过渡到人文的融合。
“专病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医疗资源、专业人才、技术设备、患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万居易分享道。他们的实践经验是,建设前期,深入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再制定详细的专业规划,确保切实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建设完成后,再逐渐上升到科室间文化的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病中心建设。
做强核医学,也是医院因地制宜的重要布局。据万居易介绍,生物技术、核医疗、生命科学是四川正在培育和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核医学科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最具比较优势和专科特色的学科,因而,打造特色的核医学中心成为医院的重大战略布局。6月6日,医院再度传来喜讯,核医学中心和核医疗中心正式揭牌。“我们将以‘双中心’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核医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临床应用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核医疗服务。”万居易称。
当然,这绝不是医院学科再进阶的全部布局。令人欣喜的是,医院目前共获批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等各级各类重点学/专科49个,形成了核医学、肿瘤、心血管、神经、代谢五个学科特色方向,建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区域医学中心,成为区域内乃至全国领先的特色学科。
人才和科研齐发力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医院坚持人才强院和人才兴院的战略布局,从引才引智到人才打造,实施“引、育、留、用” 的人才政策, 实施科研人才“攀登计划”及“青苗计划”,孵化出高层次人才引育新生态。
万居易指出一个重要特点,泸州为非省会城市,在人才竞争中优势不突出,医院十分注重打好“感情牌”。院领导对人才十分重视, 亲自会面了解人才的需求和未来规划,尤其是与高层次专家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并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平台、经费、家属就业,子女求学等360度的服务,让人才能安心在这里工作。
另外,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医院肩负着育才职责。在服务于国家的人才服务体系过程中,医院也与培养的医学人才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这也为医院不断引入人才提供了优势。
医院还积极从国外引入优秀人才,如已引育德国妇科、乳腺外科等权威高端医学人才60余名,并获批设立“德国妇科癌症医师执业资质培训基地”等。医院连续3年获得科技部“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这些举措助力医院将高端人才先进的医学技术、学科建设领导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平台资源转化为医院自身持续的生产力。”万居易表示。
与之同步的是,医院还借助科研,促进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万居易对此思考良多。他认为,首先,医院需要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科研活动成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有力支撑”。其次,医院要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强化对外合作,可通过联合申请重大项目, 提高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和影响力。再者,医院应打造高效协作的科研团队;最后,医院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还要注意科研的伦理、安全问题,确保科研成果的合法性和安 全性。
基于此,医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平台,如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设立了医学研究中心或跨学科实验室;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科研创新理念;构建成果转化机制,设立成果转化的专职团队或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评估、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等工作,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心心念念,必有回响,医院现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17项,发表高质量代表性论文2300余篇。在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中,医院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 有27个学科位列全国百强,核医学科排名全国第8,护理学科上升到全国第20……
“我们将继续利用好现有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医用融合发展,高位高标准助力泸州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万居易对未来信心满满。
简介>>
文/ 张晓利
图/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