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起
历史上,我国北部、西部等地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一直以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在马匹饲养和驯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地区常年干燥少雨,当地游牧民族在饮食上以肉乳为主,对具有解腻、助消化、生津止渴等功效的茶叶存在潜在需求。南方地区茶树种植历史悠久,茶叶生产到唐代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产茶区域不断扩大,临近青藏高原的夷陵、巴东等地有贡茶出产,茶税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收入。
对于农耕地区而言,马不仅是进行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畜力,也是交通运输的主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上,马的数量和质量与战争的胜负直接相关,因此,历代中原王朝都十分重视马政,但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原绝大多数地区并不适合养马。可见,茶叶生产的发展、游牧民族对茶叶的潜在需求、中原地区对马的特殊需求,为茶马互市的兴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客观条件。
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地区本不产茶,饮茶也并非人们固有的传统生活习惯。茶叶的传入、饮茶习惯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茶马互市的兴起,都是民族交往的结果。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频繁,隋朝已经设有专门管理互市的机构——互市监。随着民族交往的深入,茶叶不断流入游牧地区,游牧民族逐渐认识到茶叶的特殊功效,茶马互市随之兴起。在唐人封演编撰的《封氏闻见记》中,已有饮茶风俗“流于塞外”,“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之说。
发 展
茶叶传入游牧地区初期,仅社会上层可以享用,饮茶还没有成为普通民众普遍的生活习惯,因此茶马互市规模不大。五代以后,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茶叶大量流入游牧地区,普通民众饮茶之风日盛,茶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北宋建政时,契丹人已在北方建立了辽朝。随后,党项人兴起,建立西夏政权。北宋疆域适合养马之地锐减,战马奇缺。宋朝与辽、西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对战马的需求量很大。此时,吐蕃政权已瓦解,吐蕃诸部不但盛产战马,而且对茶叶存在迫切需求。因此,北宋非常重视与吐蕃的茶马互市。北宋时期的茶叶生产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与辽、西夏也进行茶马交易,但与西藏地方的茶马互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南宋王朝进一步扩大了茶马互市范围,不但在西部地区开办茶马交易市场,还在西南地区购买战马,交易活动十分频繁。
与唐代的茶马互市相比,宋代的茶马互市已经明显政治化。唐代的茶马互市多是自愿互利的贸易活动,宋朝为了获得更多战马,不断加强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和控制,在很多地方设置了购茶、买马的机构,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茶马司,将茶马贸易严格限制在互市场所内。同时,加强物价管理,禁止在交易过程中欺夺番商货物。南宋时,茶叶虽由官营改为商营,但政府对整个运销过程仍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宋朝的茶马互市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制度沿用至清代。
鼎 盛
元朝幅员辽阔,不需要用茶叶来交换马匹,但政府为了获得巨额税收,仍然设立榷场,严格控制茶叶买卖。
明初战争频繁,对战马的需求量剧增,因此在秦州、河州、洮州等地设立茶马司,进行茶马交易。明朝将茶马互市视为军国大政,对其管理和控制的严密程度远超前代。明朝建立了一套以茶马司为主,包括茶课司、转运司等在内的茶马互市组织机构体系,从茶叶的种植、征收、加工、存储到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明朝还严厉防范和打击茶叶走私,设置巡茶御史,强化监督。此外,明朝还实行差发马(对藏区征收的以马代赋的税)、朝贡互市以及金牌信符(明朝颁发的进行茶马交易的牌照)等制度。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茶马互市在明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转 型
清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各民族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茶马互市逐渐失去了军国大政的地位。清朝初年的茶马互市基本上沿用明代的制度,仍然设置茶马司和茶马互市监察御史,实行茶引制度,对茶叶走私进行严厉打击。但清朝并没有沿用明朝的金牌信符制度,对茶叶的控制也较明朝宽松。因此,清代的茶马互市整体上不如明代发达。清初,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较为活跃。康熙时期,经达赖喇嘛奏请,清朝批准在云南北胜州(治今永胜)、中甸等地开办滇藏茶马互市。后来,互市地点还增加了鹤庆、丽江等处。清朝后期,兰州成为全国茶马互市中茶叶的集散地。
随着清朝对茶马互市的控制逐渐放松,茶马互市这种以茶和马为主要交易对象,长期由国家控制、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逐渐转变为物品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的贸易形式。
作 用
带动贸易发展,经济上相互依存。在茶马互市兴起以前,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贸易活动就已经长期存在,但无论是范围、规模还是物品种类都较为有限。茶马互市兴起后,政府设立贸易机构,兴修贸易通道,完善流通市场,不仅促进了贸易,而且带动了其他经济活动的发展。除了茶叶和马匹这两种主要商品外,毛缨、毛布、皮革、虫草等民族地区的产品大量流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布匹、粮食、铁器、纸张、书籍、药品、乐器、首饰等也不断进入民族地区。随着贸易范围扩大,进入民族地区的汉族商人不断增多,少数民族商人也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在交换商品的过程中,各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推动交通改善,联系更加密切。茶马互市兴起后,为了方便茶叶等物资的运输,政府和民间不断兴修道路,改善交通条件。宋朝出资修建了大量车铺,少数民族政权也不断修路置驿。明朝不但建立了很多茶马驿站,还开拓了龙安、松成、西宁三条茶马商道:东北从女真、蒙古兀良哈地区到喜峰口等处,北部从土默川到大同、宣府等处,西部从甘、青及西藏到今天水、临夏、雅安等处。在西南的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纵横,地理环境异常复杂,虽然存在博南道等通道,但地势险峻,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滇藏茶马互市兴起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
促进语言相通,情感更加亲近。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充当翻译的“通事”“牙人”。不少汉族人口迁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也不断迁往中原地区,多民族混居,进一步促进了语言互通,汉族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懂得汉语的情况十分常见。茶马互市还带动了一些多民族混居型城镇的兴起。例如,四川康定原称“打箭炉”,最初只是一个拥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随着茶马互市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番汉咸集”的贸易重镇。语言互通和多民族混居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流,各民族通婚成为一种常态。
来源:国家民委
编辑:安晋辉 黄 月
初审:赵 云 安晋辉
复审:李发荣
终审:乌力吉木仁
投稿邮箱:rkzmzt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