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教育进校园,河北坚持大中小幼一体推进

民生   2024-12-12 20:23   西藏  

“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仰望着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心里无比自豪。”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陈奕彤说。


清晨,阳光明媚,复兴区实验小学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师生代表庄严肃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近年来,河北省民委通过典型引路、强化载体、校地联动等多种形式,坚持大中小幼一体推进、同题共答,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互嵌共融浇开民族团结“石榴花”


在河北衡水中学敞亮的教室里,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坐姿端正,正在进行集体朗诵,领读学生永青拉姆自信的样子引人注目。

2023年10月,西藏阿里地区选派40余名学生到河北衡水中学研学交流,永青拉姆是其中之一。她跟随第一届“西藏阿里交流生”踏进衡水中学校园,开启了在衡水的求学逐梦之旅。
▲西藏阿里交流生在河北衡水中学学习。
“我记得来学校后,第一次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忍不住哭了。”刚到河北衡水中学时,永青拉姆说,第一次独自离家,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她很不适应。

为让来自阿里的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河北衡水中学选派精兵强将负责西藏交流生文化课学习,组织他们参与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八十华里远足、燕赵文化研学、亲情结对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第二家乡”的温暖。
▲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参与八十华里远足等系列活动。
“那段时间,多亏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我们就像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还记得我感冒发烧了,班主任尹伟老师像父亲一样守在医务室悉心照料。”永青拉姆说。

现如今,曾经因为想家掉过不少眼泪的永青拉姆,逐渐自信、开朗起来,成为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她说,她会铭记河北衡水中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考上理想大学,将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互嵌式学习、生活环境,是促进各族学子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

开展“我在衡水有个家·我在阿里有朋友”联谊活动,40余个衡水中学学生家庭与40余名藏族学生结对,邀请藏族同学假期到家里同吃同住,感受家的温暖。今年10月,“石榴花开红·千里共传情”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系列活动举办,衡水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与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学子“一对一”对接联谊……河北衡水中学通过积极搭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续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创新载体让“铸牢”教育“活”起来


走进河北黄骅中学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石榴花开”标识映入眼帘,数字“56”象征着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沿着长廊走走停停,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故事依次呈现。
▲河北黄骅中学学生参观民族团结文化长廊。
在文化长廊中边走边学,让黄骅中学学生孟想既学到了历史文化知识,又加深了对“五个共同”的认识和理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青年人要当好新时代的接班人,在青春的赛道携手跑出最好成绩。”孟想说。

文化长廊是由黄骅中学原创设计开发的,全长30米,以“五个共同”为主线,通过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成为学校开展“铸牢”宣传教育的实践基地。

近年来,黄骅中学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组织“铸牢”“十个一”系列实践活动:一次国旗下讲话,讲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感人故事;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一次主题书画展,描绘民族团结情深谊长……学校还在校园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牌,并通过电子班牌、宣传橱窗、大屏幕、校报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

黄骅中学校长表示:“作为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黄骅中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引领、学科融合、校园文化、主题实践等为主要抓手,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以文化为纽带画好“同心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久久为功。

今年9月是河北省第1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河北冀州中学,一场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伴着初秋的清凉,精心编排的节目依次上演。
▲河北冀州中学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演出。
舞蹈《石榴红了》以优美的舞姿,展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携手奋进的美好图景;歌曲《彩云之南》优美的旋律,犹如和煦的阳光,温暖了在场每个人的心;武术表演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演者英姿飒爽,赢得现场学生的阵阵掌声……

看完演出,学生胡雅琦说:“今天的节目非常精彩,同学们生动的表演,述说了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我切身感受到各族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书写团结进步美丽篇章的心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活动形成共识,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体验感;通过参与节目,主动认识、主动传播,把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铸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河北省举办全省中小学“铸牢”教育网络知识竞赛,来自1.08万余所中小学的71万余名学生参与;用好“推普”金钥匙,擦亮滦平县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金名片”,每年在101所试点推广学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以“书同文、语同音”促进“人同心”,不断增进各族学生“五个认同”;指导学校与各类教育实践基地联建,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等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定兴县“红领巾讲解员”活跃在“铸牢”宣传教育第一线,邢台襄都区开设42个“石榴花开·小主播”专栏,保定市民族学校成立少年宣讲团,深入中小学、社区等开展“铸牢”宣讲;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加强与新疆、西藏等地青少年交流互动,举办2024年“石榴籽祖国行——冀疆少年手拉手 高举队旗跟党走”融情实践营……河北全省大中小幼一体推进,将“铸牢”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探索形成教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铸牢”教育新模式。

心手相牵,共赴未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正在燕赵大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文字、图片均由河北省民委提供)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石建杭

来源 | 中国民族报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

日喀则民族团结创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