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穗散文‖年味与乡愁

乐活   2025-01-29 22:59   山东  
凌云树/文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按我们当地习俗,除夕晚上 12 点吃过年夜饭的饺子后,就可以出门给长辈们拜年了。想想我小时候,除夕夜根本不睡,就盼着吃饺子、放鞭炮、拜大年、收压岁钱。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头发花白,成了中老年人,过年忙着各种事儿,累得爬不起来,连春节晚会都没心思看。

我和母亲包完水饺,特意等到天亮才煮,毕竟父母都年近八十,让他们休息好才是重中之重。虽说除夕夜鞭炮声依旧响了一夜,可比起从前,还是少了许多。早晨七点多了,也没见着以往一家家排着长队去拜年的景象,村里人都不知去哪儿了。我寻思,大概是大家都不愿早起,被过年折腾累了吧。

我原以为自己出门够晚的了,等我带着一家人去给长辈们拜年时,才发现好多人家都还没开门,有的甚至还在家里酣睡。好不容易敲开大哥的门,结果还被他“责备”惊扰了好梦。一路上,压根没见到出行的车辆,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

说来也怪,今年连锣鼓声都没听见,往年那扭秧歌的队伍可不少,热热闹闹的,今年却全然没了那种氛围。直到九点钟,人们才陆续开始走动,拜年的队伍这才多了起来。我和家人依照以往的惯例,走完本家亲戚后,就开始串朋友家。

一路走来,我感觉家家户户的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尤其在农村,基本都是像我父母这样的老人留守居住,年轻人就跟候鸟似的,在外漂泊。虽说我们这儿是镇驻地,可同样没什么大的发展,到处都显得冷冷清清。

要是说有变化,我觉得就是身边的人都变老了,这种感触是近几年才有的。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变老了,所以感觉越发细腻,观察得也更仔细;又或许是大家变老的速度加快了,生病的老人越来越多,去世的也不少,这古老的村庄也如同人一般,渐渐变老,变得陌生起来。

下午,我本想关上门在家里休息会儿,可左邻右舍和附近的朋友却接连不断地来串门,尤其是和我父母相熟的那些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没办法,我只能陪着他们聊天、喝茶,忙着迎来送往。
在这暖意融融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当下农村的现状,也增进了与亲朋好友间的情谊,还加深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很多人都是村镇变化的见证者,他们与这里情谊深厚,知晓这儿发生的所有故事,讲述起来流畅自如,言语间满是自豪。

从他们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理解他们,因为我也同样深深地爱着这里,就在这一来一往中,我读懂了当下这个时代别具一番滋味的乡情。如今,思念的方式改变了许多,有些人不舍得离开,不正是源于这份浓厚得化不开的乡情吗?
我一直不敢说年味变淡了,也许我正纠结什么是真正的年味,年味不是变淡了,或许它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了。就像初一拜年,大家都用手机视频拜年了,就不用排着长队伍挨家挨户去拜年了。大家不早起的原因,正是考虑到老人们需要一个安稳的睡眠,不是惊喜和打搅了。人们拜年更注重健康了。

我手机里不时还有远方亲朋好友发来的祝福。远在大城市的朋友也发来了信息。再遥远的地方也在最近距离的交流,这就是伟大的变化。或许年味和乡愁都在,只是融合成了另一种情感存在着吧。



青谷穗生活随笔
记录生活轨迹,品味生活味道,书写兴趣文章,抒发心路情感,传递传统大爱,激扬社会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