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十年代,成长的开篇写满物质匮乏的拮据。童年的快乐,是田间地头的撒欢,是亲手制作简陋玩具的成就感,质朴又纯真。晨曦微光中,我们迎着朝阳,背着打着补丁的书包,徒步丈量数里上学的路,脚下尘土飞扬,心中却装满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笃定,那是年少的我们对未来最炽热的向往。
成年的号角吹响,一头扎进社会浪潮,才惊觉现实的汹涌。就业机会稀缺如沙漠甘霖,竞争异常激烈,为谋一职,我们如履薄冰、全力以赴。成家立业后,生活的天平两端,一端是柴米油盐、省吃俭用的琐碎日常,另一端是对家人未来沉甸甸的责任。
人到中年,沧桑之感愈发浓烈。上有父母暮年,身体频频拉响警报,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成了熟悉又揪心的气息。面对双亲被病痛纠缠,无力感如藤蔓缠紧身心,愧疚与担忧沉甸甸压在胸口。而另一边,孩子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就业之路崎岖坎坷,焦虑迷茫的眼神似针,扎在为人父母的心尖上。
为了家庭这艘航船平稳前行,白日在职场陀螺般忙碌,夜晚归家,操心仍未落幕。无数个深夜,床榻之上,愁绪似乱麻,睁眼是未卜的明天,闭眼是生活的重担,青丝悄染霜华,脊背渐失挺拔。这一路,风雨兼程,挫折磨难似荆棘刺身,也曾于无人处落泪,在崩溃边缘试探。
但正如歌中所唱,哭着来,终能笑着走过呀。岁月沧桑,却也馈赠我们珍惜温暖、感恩拥有的从容。过往苦痛,凝练成内心的刚强,化作对生活的宽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