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1.18周六稷下读书会:《禁地青春》
时事
文化
2025-01-12 23:19
山东
![]()
△ “核武老人”魏世杰参与央视《朗读者》节目
魏世杰从山东大学毕业时,分配到了遥远的青海221厂工作,拥有作家理想的他却做起了研究并宣誓对工作内容严格保密。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成功,魏世杰在观看纪录片时发现了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场景,渐渐猜到自己的工作与核武器有关,经过26年的工作,他如今被称作——“核武老人”,退休后他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后改编为电视剧《青海花儿》。
我有幸采访过魏世杰老人,有特别的访谈节目和更深度的一手对白了解,欢迎周六上午来稷下读书会,一起了解那一代人炽烈的青春与爱情,在笑泪中感受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本次活动我们也得到了青未未知园会员的支持,大家可以免费参观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感受新时代科学家的课题与成果,正确认识核与中子的力量。欢迎参加本次活动,加入2025稷下读书会的社群。(陈哲)
时间 2024年1月18日周六10:00-12:30地点 李沧区金水路181-30号迦境咖啡/凤麟核 详细定位见活动群
报名 扫码添加客服小棱镜的微信,发送“姓名+电话+《禁地青春》”,进活动群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通过叙述近百个人物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际遇,生动展现了核武研制那一段艰苦卓绝、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作品中的三个中心人物魏、江和林,通过农村社教结识并成为挚友,三人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成为贯穿作品的一条纵向主线。十年浩劫期间,221厂受到了空前的摧残和破坏,科技人员在逆境中受难、挣扎,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魏、林之间的坚贞爱情,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磨难,最终有情人未成眷属…… 作者魏世杰曾在221厂工作和生活了10年(后又在四川核基地工作16年),作品内容是其亲身经历,其中的背景、人物、故事细节均还原于历史。作者写作的意图,不是全面记述核基地的创业发展历史,只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核基地生活:它不是一部史诗作品,它是为核基地的大小人物画像的“清明上河图”。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221厂是高度保密的禁地,超过10万名科研人员先后在这里秘密工作,他们隐姓埋名,甚至连家人也不能告知。人物主线:作品以魏、江、林三人为中心,他们在农村社教中结识并成为挚友,三人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贯穿全书。在十年浩劫期间,221厂遭受摧残,科技人员在逆境中挣扎,他们的友谊和爱情经历了曲折和磨难,最终有情人未成眷属。群像展现:通过叙述近百个人物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际遇,生动展现了核武研制那段艰苦卓绝、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艰苦卓绝和惊心动魄的奉献精神。创作背景:魏世杰在 221厂工作了26年,人到晚年,他选择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集结成书,希望人们能了解这片禁地以及在其中工作的那群神秘的核武人。
读者反响:该书上册在天涯首发后,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并被二十余家网站转载,首发后每周点击量高达25万次,被网友誉为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美丽心灵》。文学价值:采用白描手法,不做说教和论断,给读者带来无限思索空间。书中人物不仅努力完成使命,还顽强地过着 “正常” 生活,个体的血肉丰满在群像中凸显,丰富甚至填补了中国文学形象群的空白。历史意义:这是中国首部记录青海核武基地那段岁月的纪实作品,让人们真切而详实的了解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看到了老一辈科研人员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相关衍生:2012 年 9 月,该书被改编成 29 集电视剧《青海花儿》,在中国大陆上映。
可以在网上买书,如果来不及买书,也可以在群内获得pdf版阅读,未读完也可参与读书会,嘉宾会并为大家做一个导读与旅行攻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