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七·夕
情·满·锦·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七夕节的浓厚文化内涵,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在七夕节到来之际,济南市天桥区锦绣明湖幼儿园开展了“爱在七夕 情满锦绣”节日主题活动。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对爱的承诺。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七巧果
七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并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样。《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经有七巧果出售了。
穿针乞巧
这应该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在七夕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女人女孩都会走出家门,大家聚在一起,一边猜测牛郎织女的相会场景,一边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
晒书晒衣
晒书晒衣服的习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记载了人们会在七夕节这一天晒书晒衣服,去去霉气。
七夕佳节也正是每个家庭表达爱的最好节日,一幅幅温馨的照片,折射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甜美的生活都在欢声笑语中定格。
敬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夕节来临之际,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
七夕是一个浪漫而美好的节日,孩子们奇思妙想,大胆创作,构成了一幅幅对家人美好的祝福。七夕,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收获着是珍惜和感恩。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有浪漫的爱情故事,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孩子们在爱与被爱中感悟传统文化的质朴之美,感受文化与情感的力量。
撰稿 | 李笑岩
编辑 | 李笑岩
初审 | 徐秀军
复审 | 齐佳楠
终审 | 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