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如虹 || 从考公热看贾宝玉选择的难能可贵

文摘   文化   2024-11-10 00:00   四川  


从考公热看贾宝玉选择的难能可贵

归途如虹



这几年,选择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而能够考上的人则屈指可数。那些反反复复考公务员的人不知道是真的志存高远,想要“治国平天下”,还是仅仅为了寻求体制内的安稳,甚至是想要获取特权呢?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一直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当官才能光宗耀祖,才能一展抱负。这种心态时至今日依旧存在。在现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一个强调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时代,为做官而读书的功利化心态却甚嚣尘上,实在是让人觉得忧心。


古代读书人没有多少选择,不当官就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等级制度更是让他们不屑于从事其余职业。可是,现如今,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职业很多,完全没必要执着于考公务员。愿意经世济民,乐于奉献自然是志向远大,但是难道选择老师、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职业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吗?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一个对官场非常排斥的人。他不屑于和士大夫交谈,也不愿意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将八股文视作沽名钓禄之饵,对其深恶痛绝。薛宝钗劝他“辅国治民”,他认为薛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可以说,贾宝玉的这种选择体现出了一种对“官本位”思想的反叛,对自由的追求。


贾宝玉不愿意进入官场体制,却对丫鬟、优伶等社会边缘人士非常尊重,倍加体贴。这体现出贾宝玉思想当中“远富近贫”的倾向,朦胧的民主倾向。在封建帝制时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比当下的考公热,贾宝玉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那么,曹雪芹是否认可贾宝玉的这种人生选择呢?曹雪芹自然是认可的。因为曹雪芹本人过着“卖画钱来付酒家”,甚至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贫生活,依旧坚持创作《红楼梦》,不肯利用自己的人脉去攀附权贵,去走仕途,这不是典型的安贫乐道吗?朋友评价曹雪芹是“傲骨如君世已奇”,绝非虚誉。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对官场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他揭露了官员们普遍畏惧“护官符”的现实,揭露了封建酷吏的徇情枉法,草菅人命,通过冯渊和石呆子的悲剧揭露了等级制度下特权阶层视法律为儿戏,视人命若草芥的肮脏心灵。


面对如此黑暗现实,曹雪芹悲痛万分又无力改变,只能用远离官场的方式表明态度。曹雪芹之所以选择过耕读生活,不屑于功名利禄,坚持文学创作,以清高狷狂的态度面对人生,除了天性使然之外,恐怕也是因为不想卷入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中。毕竟,家族被抄家的人生经历对于曹雪芹而言是刻骨铭心的痛,使得他对政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荒诞本质看得非常透彻。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在临死之前提醒父母要“退步抽身”,远离政坛的是是非非。因为她明白“伴君如伴虎”,不愿意家族因为距离政治漩涡太近而被连累。


而且,曹雪芹也非常看重文学的独立审美价值。空空道人原本不打算传抄《石头记》,因为书中“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善政的风俗”。可是石头却觉得《石头记》具有传世价值,可以“消愁破闷”。可见,曹雪芹是把文学创作当成分内之事去做的。


像曹雪芹这样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都可以保持独立自主的文人气节,不汲汲于功名,现如今却有如此多的人热衷于考公务员,可见,人的观念并不见得就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考公务员自然也是一种正当的人生选择。可是过多人去竞争公务员岗位,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考公热现象是值得反思的。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





归途如虹 || 瘾

归途如虹 || 吕纬甫和默尔索——两种不同类型的局外人

归途如虹 || 贾雨村与周秉义

归途如虹 || 黛玉死因之我见

归途如虹 || 贾探春真的不爱生母吗?



本期编辑|南郑樵隐|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请关注我们留言吧▼

墨染千秋原创工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吧—

墨染千秋感恩您的每一次分享



墨染千秋诗社
原创文学作品创作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