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构建“1+2+X”科普阵地矩阵优化科普服务供给,让科普接地气更有人气!

百科   2024-12-17 21:05   福建  






“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亮黄灯能不能走呢”“车里可以放大型玩具吗”……14日下午,一场交通安全科普知识宣讲在鼓楼区洪山镇大凰山社区少儿活动中心举行。20多名社区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共上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科普教育课。


民警马春为大凰山社区少年儿童上交通科普宣传教育课。包华 摄


授课的是省交警总队福州高速支队四大队民警马春。他以“小猪佩奇去上学”为题,通过小猪佩奇的上学经历,以生动有趣的动漫图片配以实景照片,向社区少年儿童讲解“如何过马路”“如何乘坐汽车及交通工具”等科普知识。“我们从小就要遵守交通法规,也要‘监督’爸爸妈妈一起来遵守。”怡山小学二年级学生王屿晨说。


随后,来自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的谢瑞桢同学为大家带来了“食品标签秘密”的科普课,引导少年儿童和家长们学会识别食品配料表、常见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等,从而选择健康食品。


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进社区。图源:洪山镇大凰山社区

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冬介绍,依托少儿活动中心,社区不定期举办科普教育活动,自去年初以来已经形成逐步常态化、制度化的趋势。在开展科普教育过程中,社区积极利用相邻的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及共建单位的优势资源,为社区青少年及居民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两年来共开展活动逾百场。“除了食品安全,我们还开展过健康普及、消防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黄冬说。

场地标准化、活动经常化、群众便利化,大凰山社区是近年来福州市打造的131个科普标准化(标杆)社区之一。“它打通了科学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让青少年和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科普服务,提升了居民科学素质,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此举还入选福州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前100名。”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


学习中药“小课堂”。图源:洪山镇大凰山社区


社区科普深入人心
科技场馆惠及百姓






“哇,这船好大啊!”11日上午,在福州科技馆海洋探索馆前,来自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第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江拥卓玛被门口造型精致奇特的郑和宝船吸引住了,她让随行人员用手机帮她拍照留念。


西藏先心病患儿及家属参观福州科技馆。图源:福州科技馆

鲨鱼为什么游得快?1公斤食物在不同星球为什么重量不同?在馆内,江拥卓玛如同徜徉在科技知识的海洋里,用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在海上“大风车”、海洋牧场等科技感满满的实物展示和文字展陈中寻找答案,并在“海洋绿色能源之下的未来福州”板块前驻足憧憬。


西藏先心病患儿及家属参观福州科技馆。图源:福州科技馆


当天,10多名来榕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康复的西藏儿童,在福州科技馆的支持下来到馆内体验。上月中旬刚开馆试运营的福州科技馆新馆,是福州又一地标性建筑。它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集科普展示、教育培训、特效影院等功能于一体,设置有航天航空、海洋探索等七大主题展厅,是福州市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科技场馆。


“除了对青少年和市民群众进行科普教育外,一些机关单位也来这里开展活动,科技馆也成为兄弟城市了解福州发展成就和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一个窗口。”福州科技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试运营近1个月以来,已经接待群众超过3万人次


  

记者从市科协获悉,近年来,福州在全国地市科协率先打造福州科技馆“1+N”总分馆机制,即1个科技馆加多个行业分馆,目前累计命名19家科技馆分馆。各分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开展分馆游学、科普大篷车联合巡展活动、特色活动等200多场次

同时,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遍布全市,目前共有8个科普教育基地获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数量居全省第一;23个科普教育基地获评“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一个以福州科技馆为龙头,19家科技馆分馆和16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两翼,县级科技馆、科普标准化社区等基层科普阵地、设施为脉络的福州市“1+2+X”科普阵地矩阵已经形成。

科普大篷车。(资料图)


“下一步,我们将广泛开展科普日、农技培训、科普大篷车下乡、闽都科普研学行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供给。”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主办: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运营: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来源:福州日报

监制:林涛 范雄

编辑:黄丽薇


福州科普
打造福州本土化一流的科普传播平台:精准推送科普资源,满足公众科普知识需求;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福州市科协重点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