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
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次代表大会
在福州圆满举行
大会备受关注
被福州日报、学习强国、福州电视台等
多个平台报道
《福州日报》整版聚焦
市科协五年工作回眸
全文如下
凝聚科技力量 激发创新活力——
市科协五年工作回眸
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科协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服务”重要指示,始终确保科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团结带领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01
新思想引领
新思想引领持续巩固。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穿科协工作始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科学家精神赓续弘扬。全市建设16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其中侯德榜故居等4家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吴孟超院士馆等6家入选福建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科学家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讲座、研学等活动,举办“礼赞科学家”系列科普讲座。
党组织建设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巡察整改任务,完成63条整改措施,建章立制14项。落实市委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问题清单专项整改工作,针对12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7条,已完成11个问题整改,建章立制9项。深入实施“党建强会”,构建“学会党建”带“学会业务”工作格局。成立科技社团行业党委和49个学会党支部,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面均达到100%。
人才引培选育
02
高端智力吸引力持续加强。组织开展“院士闽都行”活动19场,联络对接两院院士及其团队等203人次,邀请49位院士来榕开展咨询建议、成果转化、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服务26场,促成院士签约项目44个,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引智氛围。牵头组织起草《福州市特级人才引进办法》,服务福州“国际人才港”建设。在省对设区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关于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考核指标中,三年位居全省榜首。
建家交友服务力持续提升。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组织慰问院士、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等近400人次,委员日活动、专委会活动15次。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人员职称评审工作,评定了295名中、初级职称。建设科技专家库,编印发行《福州高级科技专家名录》医药卫生第二卷和建设卷,至此该丛书共出版5卷,收录正高职称以上科技专家2230名。
人才举荐推动力持续强化。积极做好福建青年科技奖、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推荐工作。开展第四届、第五届福州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评选40位获奖者。组织开展福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累计评选40名福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激发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03
科技经济产业融合
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取得新突破。2021年,推动福州市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第二批试点城市;2023年,福州市成功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福州高新区、闽都创新实验室入选“科创中国”创新基地,7家企业入选“科创中国”“新锐企业榜”榜单,超过20个服务团项目入选“科创中国”项目。推动15个省级学会与5个县(市)区签订科技创新发展合作协议。邀请200多位院士专家来榕开展深度合作。建成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30家,省级站86家,连续5年位居全省首位。55家博士创新站通过省科协认定,建站数位居全省首位。实行“一把手”招商,完成17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5.6亿元,提供招商线索14条。
闽都创新实验室。林双伟 摄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获得新进展。牵头评审六批福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共有13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市政府认定,累计引进19位院士、1位海外院士,133位专家带领781位所属团队专家,与建站单位联合开展250个项目研发,项目总投资13.05亿元,为企业培训创新人才、技术骨干等4000多人次。6个院士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28个院士工作站获“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累计获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市科协推动院士专家团队与我市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校地合作共建工作迈上新台阶。福州大学与福州所属企事业单位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50个,与企业联合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66项,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721项。福州大学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514名,培育省级高层次人才693人次。促成在榕高校院所科研项目对接678项,组织745位专家服务我市800家企业。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续签战略合作协议,与同济大学签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闽都创新实验室已引进13个高水平研发团队,孵化推动成立高技术企业30多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组织成立省市学会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举办16期活动,省、市级共32家学会、310多名专家深入基层帮扶,推动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命名164个福州市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村;8家单位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持续参与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各涉农县(市)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5期,约45000人次参加。邀请专家深入乡村举办栽培精专技术培训班143班次,6300人次参加,开展现场技术指导53场次。实施92项学会联村送科技活动,共引导近500名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农业帮扶。
榕台科技交流合作展现新作为。支持台籍科技工作者申报5项调研课题,围绕两岸科技合作、乡村振兴、台胞台企发展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1篇被省政府办公厅采用。市口腔医学会、市中医药学会、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等积极开展榕台学术交流,举办了中国海峡室内设计大会、海峡岐黄高峰论坛、海峡两岸口腔医学研讨会以及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三创”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马祖学生参与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普惠民
04
科学素质成效显著。印发《福州市“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牵头组织29个市直单位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至2023年底福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7.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5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含农业人口设区市第一位,提前实现我市2025年超过16%的“十四五”工作目标。福州市科协荣获“十三五”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为我省唯一入选设区市。鼓楼、台江、晋安、福清、连江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承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福建省暨福州市主场活动,组织福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及科普电影进基层、福州科技馆科普场馆“1+N”志愿服务行动等1000多场系列活动,参与总人数超百万人,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周”“防震减灾日”“食品安全周”等主题科普活动。福州科技馆年均免费开放天数219天,年均接待观众逾16.9万人次,开展新春科普游园、气象主题、病毒展主题等科普活动共计169场次,受益人数近27万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三下乡261场次,受益人数34万人次。
科普矩阵日臻完善。福州科技馆新馆建设获评福州市“2024年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于11月18日开馆。建设科普标准化(标杆)社区131个,打通科学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入选福州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前100名。在全国地市科协率先打造福州科技馆“1+N”总分馆机制,累计命名19家科技馆分馆,开展特色活动等200多场次。8个科普教育基地获2021—202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数量居全省第一。打造以福州科技馆为龙头,19家科技馆分馆和16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两翼,县级科技馆、科普标准化社区等基层科普阵地、设施为脉络的福州市“1+2+X”科普阵地矩阵。
05
服务科学决策
高端智力赋能产业发展提档升级。2022年举办院士专家与福州市党政领导座谈会。先后承办数字健康与慢病管理技术创新论坛等3场省科协东南科技论坛,邀请5位院士、7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来榕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对接。促成中国微循环学会数字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功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11个项目落地福州。
数字健康与慢病管理技术创新论坛。图源:福建科普
咨政建言服务科学决策提质增效。针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超过1000名科技人员开展107项重点课题调研,编印《专家建言》103期,畅通建言渠道,其中4项建议入选省委《调研内参》《调研文稿》等,1项得到省领导批示,10项得到市领导批示或被相关部门采纳实施。
第二十四届福建省科协年会。
学术交流助推科技创新提速赋能。先后承办2019、2022、2024年福建省科协年会,举办44场重点活动,邀请全国51名院士、1300名国家级、省级学会及各领域专家出席。举办6届市科协年会,设117个分会场,3万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引导各学会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000多场次,参会科技工作者7万多人次。开展各类学会专题科普活动超过900场,参与科技工作者近1万人次。开展四届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4000多篇论文参加,评出获奖论文430篇,推荐20篇获省级奖项。
主办: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运营: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来源:福州日报
监制:林涛 范雄
编辑:黄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