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然共舞英雄气 | 中国道路中国梦·与时代一起奔跑

时事   2025-01-14 12:05   北京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我们英歌舞蹈团的排演也越来越忙。

  英歌是我国潮汕地区的传统舞蹈,在广东普宁市代代相传,已有300多年历史。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英歌刚劲雄浑、粗犷豪迈,表演场面恢宏、阵势多样、套路多变,有祈愿平安、送福添彩的寓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歌表演分前、中、后棚,前棚为男子群体舞蹈,即英歌舞。英歌舞又分快、中、慢板,南山英歌舞就是快板英歌的代表。演员的动作、气势、吼声、鼓声等,都能传递出英歌舞的精气神,因此格外考验基本功和团队配合。队员们业余时间练习英歌舞,经常练到深夜,手指磨出血泡……这种坚韧与坚持,源于发自心底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英歌表演被视为光荣的事情,这种文化浸润成为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沃土。

演员在英国伦敦伯灵顿拱廊街表演英歌舞。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两年,英歌舞受到更多关注。强烈的视听冲击力、飒爽的精气神,让英歌舞在短视频平台快速传播。如今,我和队员们不定期将台前幕后、排练、演出等日常拍成短视频,不做过多剪辑包装便上传平台进行分享,让屏幕前的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场景,成就一次次观众与英歌的双向奔赴。英歌舞还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甚至远赴海外。2024年春节期间,我们到英国伦敦演出,华侨华人与当地人一同捧场,气氛非常热烈。我想,这样的感染力归根结底在于民间文化有着天然相通的基因,英歌舞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足以跨越国界、直抵人心。

  传承少不了创新,必须打开思维枷锁,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学习英歌。没有人,何谈传承发展?2017年,我与村里小学校长商量,开办了英歌舞公益培训班,还跟村里的前辈反复沟通,打破了招人的传统。外村的男孩女孩都可以来学,仅校园里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后继有人,才有可能发扬光大。

  不但要打破招人的限制,表演形式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尝试,比如调整队形,让英歌舞不仅适合广场,也能搬上舞台;又如创新脸谱,以前演员身上挂小牌子,现在则将一些人物代表图案画到脸谱上,豹子、燕子图案一出,观众一眼就知道扮演的是林冲、燕青;再如加入故事情节,“下山打探、兴师出战、急水渡泊”等的编排,让更多观众看得懂、乐意看。此外,我们还创新推出一大一小两位扮演时迁的演员在队伍前舞蛇,彰显以大带小的传承精神,小演员又帅又萌的表演经常在网络上“圈粉”。

  万变不能离其宗。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创新,都是为文化服务、为传承助力,都不能改变艺术内核。创新不变味、发展不走偏,才不辜负非遗传承人肩上的责任。

  (作者为广东揭阳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本报记者姜晓丹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