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观察 | 科技创新引领 智能建造起航

时事   2024-11-27 12:31   北京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建造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赋予建筑业转型的动力,让“好房子”的梦想照进现实。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青岛召开智能建造工作现场会,围绕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结经验做法,部署推进重点任务。


智能建造是时代之需。会议强调,立足当前形势,发展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从宏观层面看,随着我国人口进入减量发展阶段,传统的建造方式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效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困境。智能建造的引入,可以有效打破瓶颈、打通堵点,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建造过程的精准规划、高效执行和严格监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就社会需求而言,群众对于住房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期盼能够住上更高品质的好房子。智能建造能够将智能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施工及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期待。


智能建造以科技赋能。智能建造凭借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为建筑行业注入强劲动力。一是设计阶段的智能化革新。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实现建筑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将建筑的三维模型与各类工程数据紧密结合。设计师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构思、方案比选和性能分析,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大大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以往在二维图纸时代难以察觉的设计冲突,在BIM的三维可视化世界里无处遁形。二是施工过程的自动化与精准化。智能建造依靠大量自动化施工设备,如建筑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以精准的操作执行施工任务,无论是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还是钢筋绑扎,都能达到极高的精度。相较于传统人工施工,不仅速度更快,而且质量更稳定。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施工现场的各类设备、材料、人员等信息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管理人员可在后台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确保施工过程顺利推进。三是质量与安全保障的强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是生产的高压线。智能建造利用传感器、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驾护航。传感器如同建筑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各个关键部位,实时感知结构变形、温度变化、湿度波动等信息,一旦出现异常,能迅速发出警报,让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知晓并采取措施。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违规行为、安全隐患等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预防事故发生。通过这些智能化措施,建筑质量得以可靠保证,施工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智能建造靠人才保障。智能建造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通过强化各类院校的教育培训能力,培养适应“人机协同”模式的专业化人才,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引进和激励,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创新平台、设立奖励机制、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智能建造事业,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


展望未来,通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智能建造将继续发挥赋能“好房子”建设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强大引擎。



编辑:谷梦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走进楼市现场 | 济南:泉城楼市涌动 购房人气飙升


走进楼市现场|沈阳:成交显著上涨,楼市热度延续


走进楼市现场 | 宁波:楼市成交显著提升 年底将迎来认购热潮





中国建设报
唯一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为部机关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为地方政府和行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支持、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经营指南和决策咨询的住建领域权威行业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