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之一,10月21日,第三届中国食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的《2024年食育指数研究报告》指出,不同群体的食育指数差异较大,其中青少年食育指数总体得分最高。
本届中国食育大会由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主题为“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
青少年食育指数总体得分最高
大会囊括了第三届中国食育书画作品展(少儿)、第三届中国食育膳食技能大赛、校(园)长培训日、食育指数研究报告(2024)发布、食育实践案例发布、食育APP发布等系列活动,旨在加强食育宣传,交流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经验,督促落实制止餐饮浪费主体责任,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助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营造诚信尚俭、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共创食安、食育、食美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大会发布了基于对全国1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所形成的《2024年食育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披露,不同群体的食育指数差异较大,其中青少年食育指数总体得分最高,这凸显出近年来食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同时,食品安全知晓率和反餐饮浪费践行度等重要指标在调查中的得分处于前列,显示了近年来食品安全治理和反餐饮浪费工作开展的积极成效。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致辞中指出,大力发展食育事业,构建并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食育发展体系,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之一。经过数年努力,食育观念在我国的普及度明显提高,食育的重要性也得到更多认可,但食育从观念重视走向行动响应,从试点探索走向成熟推广,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让食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万家,依然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在持续的创新实践中不断精进。
食育应覆盖全生命周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致辞指出,食育对象不仅仅限于青少年,应该覆盖全生命周期;也不限于食品消费者,还包括整个食物的产业链从农田到餐桌所有环节的生产经营者。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怎么能吃得好,怎么学会吃得好,也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就加强学校青少年食育教育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把中小学食育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将食育作为“五育”的重要支撑,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统筹推进;二是健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合力研究解决食育顶层设计、政策制定、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食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示范院校设置食育专业,引导普通高等院校加强食育营养专业人才培养;四是完善中小学食育课程体系,将食育纳入学校技能考核体系,构建覆盖全学段的教育大纲和分阶段的内容体系;五是营造支持食育社会氛围,深化医教农教协同,推动学校与卫生专业机构、农业部门深化合作,提供食物与营养专业支撑。
营造食育宣传社会氛围
当前食育工作亟需哪些方面的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组长任发政在分享中表示,需要强化食育科学研究,提升食育工作质量基础。深入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营养学成果,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食育课程和教材。同时,营造食育宣传社会氛围,利用媒体等各种渠道创新食育宣传方式,普及食育知识,有效提升全体国民的食育素养和健康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围绕“以食育人 共筑健康中国”这一主题进行发言。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食育工作,结合部门职责,将普及饮食健康知识融入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实施中,扎实推进。下一步将着力贴近群众做好宣传,把真正科学的食育知识教给公众,防止误解、误读;指导群众切实把食育知识用起来,让群众真信、真用;注重效果评估,提升群众获得感。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认为,要坚持“食育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自觉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家、校、社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以食明德、以食启智、以食健体、以食品美、以食促劳。
会上展示了七大食育实践案例,分别来自北京、河南、江西、山东、内蒙古、深圳等地,涵盖地方政府监管治理、科研机构科教助力、新闻媒体舆论引领等多个领域,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当前中国食育发展的进步和经验成果。
来源:学生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