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们围坐餐桌,享受美食的时刻,都是生活中的温馨时光。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些美味佳肴背后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它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食物中,等待时机发起攻击。
一、常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根据有毒物质侵犯位置、临床表现,常分为两类:
1
胃肠型食物中毒
包括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属以及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可疑食物主要有:动物肉类及其内脏、海产品、水产品、乳制品、豆制品、植物面粉以及被病菌污染的水源。
此类中毒最为常见,其潜伏期短促,通常在进食受污染食物后的1至72小时内迅速发病。患者多以消化系统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具体症状包括上腹部至中腹部出现的持续或阵发性绞痛,伴随而来的是频繁的腹泻、恶心及呕吐等典型的胃肠炎症状。
幸运的是,这类中毒的治愈几率普遍较高,患者在得到及时治疗后,往往能够迅速恢复健康。
2
神经型食物中毒
包括肉毒杆菌外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可疑食物主要包括易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罐头、香肠、腊肉等肉制品,以及发酵豆制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和发酵面制品如馒头、面酱等。
该食物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2-36小时),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初期有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视力受损,出现模糊、复视,伴瞳孔散大、眼肌瘫痪。重症者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甚至呼吸困难。同时,部分患者伴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如恶心、便秘或腹胀,但腹痛腹泻少见。
此病症需迅速识别并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二、症状来袭,如何应对
1.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防止他人误食。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毒后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应适量补充淡盐水或温开水,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3.
饮食调整,在中毒症状缓解后,可以逐渐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汤等,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中毒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三、预防胜于治疗,守护餐桌安全
1.
选购新鲜食材:选择色泽鲜艳、无异味、包装完好的食品。
2.
彻底清洁:加工前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食材,尤其是蔬菜和水果。
3.
生熟分开: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和容器处理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
4.
充分加热:确保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达到安全的内部温度,以杀死潜在的细菌。
5.
及时冷藏:食物在室温下放置不宜过久,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
6.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意触摸食物等。
END
来源: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