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他像一棵白杨——写在甲辰腊月初八

教育   2025-01-27 19:02   山西  


我不是在阐述民俗腊八节,而是在写一位先生,写我与他40年的交往之情。他大名杜广师,笔名杜曙波,是一位著名的教育行家和小说作家,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益友。平素我们习惯称他杜局长。


在随意交谈中,得知杜局长生于1936年农历腊月初八,现年88岁,属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米寿。于是,我萌生了这样的念头;计划写一篇文章,权作是以我之心和手中的笔为他贺寿。随着时光流逝,在平素交往中,总有些事铭刻心间。通过回忆、梳理某些典型事例,可表现先生的品格和为人处世之道。


在教育界,我早听说过杜局长的大名。1984年夏,他作为运城行署教育局副局长来稷师,宣布谭承福校长赴任,我第一次聆听他的讲话,形成初步印象。


过了不长时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计划将工作调往运城。我先找了温梦渔局长,初步答应我到教育局成人教育科上班。凑巧,我在教育局大门口遇到分管此项工作的杜广师副局长。他正当壮年,精精干干,知识分子形象,却长了一头银发,这是他外貌上最鲜明的特点。我抓住机遇说明情况,随手向他递交了一篇先前在稿纸上手抄的作文《我的家庭》,我想,他看后可对我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当我再见他时,他同意了,即在1985年元月,我的“而立之年”,将工作手续正式调往地区教育局,这成了我们交往的开端。


成教科具体负责干部职工教育(山大函授)、农民教育、成人招生和社会力量办学等几项工作。农民教育是大头,战线长、面儿宽,却被某些人视为“冷板凳”。因我在求学期间曾三次返乡接受再教育,熟悉农村,与父老乡亲感情较深,便自告奋勇搞农民教育,这也解决了科室一大难题。局长、科长认为我有写作基础,可独当一面,主动为我压担子。当年5月,为给省成人教育“双先会”代表准备材料,领导派我去夏县,我用了一周时间,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冯宏章事迹进行了采访,写出了《把知识献给广大农民》的长篇报道,得到了杜局长和省厅成教处领导的充分肯定。


后来的一次,我去河津下乡,该县新上任的教育局长赵荣泽,想找到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我认为该县农民教育工作搞得不错,他请求地区是否能在河津召开农民教育现场会?我向领导作了汇报,杜局长拍板同意,定了开会时间和参会人员。当即派我再去河津,确定参观点,深入调研,写出经验材料。现场会如期召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就这件事我深感杜局长对下属能充分信任,大胆放手,用其所长,调动积极性,使青年人在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进步。


成人招生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政策性强,责任大,抓考风考纪是头等大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1992年,我任成教科副科长,杜局长让我负责成人招生。我想,全科室人员,此前就我一人未搞过成人招生,缺乏经验。杜局长说:干中学,学中干。我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身先士卒,从基础做起,亲自带人到太原拉题,住招待所,做好保密工作,组织全区13个县(市)考试,并参加省招生录取,处理考试违纪问题。总之,通过亲自参与,熟悉成人招生流程和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七年间,我区成人招生没有出现大问题,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表彰。



人生有缘来相会。杜局长在这方面可说是我的引路人。一次,我陪杜局长去太原,当参加完教育会议,他又去参加文代会,利用这个机会,我也去了会场,见了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张平等。会后,我与杜局长去看望了老领导解玉田(原运城地区副专员、省高教厅厅长),并看望作家西戎,直观感受,简短交谈,激发我朝着文学之路走下去。


杜局长非常重视工作中抓典型和成教宣传工作,全区涌现出陈自强、武喜娃、张克言、李天星、胡维俊等成教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领导责成,让我具体负责编辑了10期《运城成人教育》杂志(每年一期)和《星火映河东》《金色遍原野》《红杏出墙》三本书,杜局长亲自把关审稿。到了1997年,我汇集自己发表的成人教育稿件,编了一本小书《原野》,杜局长对我初次出书关心支持,亲笔写了千字序言,扩大了我在教育界的影响。


也就是1997年7月,梁增华同志调任运城行署教育局局长,上任伊始,她对首次在全区教育大会上作报告很重视。写报告由杜局长负责,经他推荐,起草报告具体任务落到我头上。因我长期搞成人教育,对全面工作不熟悉。我与杜局长讨论写作思路与框架,每写一遍,都要经杜局长认真修改,反复了好几次,最后由梁局长审阅定稿。会后,一位老领导提出意见,某些方面针对性不强,尽管对这篇报告不很满意,总归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磨练和进步。


1998年元月,在教育局干部轮岗中,我被任命为督导室(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督导涉及到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等全面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又要抓好督政、督教、督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落实。我与退下来的老领导闫存来、温梦渔、尉世秀、杜广师等被聘为省督学,这项工作由督导室直接负责、配合、服务,充分发挥余热,为当地和三晋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杜局长退休后,与教育界的老同志和文友交往较多。我每年都要看望他好几次,一直坚持至今。我深感,知己随意交谈很有好处,可互通信息,交换看法,提高认识。杜局长人老心不老,思想解放,善于接受新事物,和年轻人也谈得来。他平易近人,谈话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用人生经验教训,化解“心结”,引导人向好的方面发展。他道德高尚,表现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和他的小说作品中。他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为人民大众而创作,传播正能量,为净化社会风气尽到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水有源,树有根,当了解了杜局长的人生轨迹与成就,方知他走过来很不容易。他是万荣七庄村人,童年经历了战乱,有幸迎来家乡的解放。他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务,供他上了万泉一高、康杰中学,以至到太原上了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前身),这在当时的农村可说是凤毛麟角。他大学毕业后,先到临汾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又到临汾文联工作两年。晋南分专后,他任运城地委文教部(后改为文办)业务处副处长兼解专员秘书,1983年开始任运城行署教育局副局长十多年。他精通业务,在前任抓高考的基础上,使我区高考取得全省十连冠。在抓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他坚持业余爱好,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有许多小说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出版了《瑞雪纷飞时》《山村月圆时》《金榜题名时》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并出版了四卷本《杜曙波文集》。他在家庭是尊老爱幼的模范,母亲享年90岁,他与老伴感念母亲一生的辛劳,为她老人家养老送终。他关心后代的成长,几个儿女成家立业,孙辈也很优秀。如今,他已是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


近日,我去看望杜局长,为他带去我的新著《马兰花开》和装裱好的贺寿条幅:尊杜曙波先生“道旁白杨参云天,教育文学俱璀璨”。我强调了白杨的寓意:向上、朴素、清白、接地气。并说明茅盾散文《白杨礼赞》,主要是歌颂北方的农民。那时,农村、学校道旁多是齐整整的白杨树,意义深远!杜局长当面翻阅浏览了我的书,我大致作了说明,并指出了几篇重要文章。他赞扬我的刻苦学习、写作精神。我对老领导深表敬意。


人生像一条小河,泛起浪花朵朵;杜局长就像一棵白杨,朴素清白、挺拔向上……

作者马坤耀,系运城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本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编有话说    
最近,微信推送机制又发生变化,
很多读者说总错过推送,刷不到“三晋教育”了,
所以小编恳请大家“星标”我们,

请点击订阅号名称,进入主页,
点击右上角“···”
把“三晋教育”设为“星标”
希望我们不要走散哦~
👇👇👇



记得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三晋教育
发布教育前沿资讯,传递区域教育动态,打造网络教研平台,反映师生情感生活,助力教育教学改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