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内,北京的户外发生了两例中年男子猝死案例!
11月23日,北京房山南北梯发生一例中年男子猝死!
12月7日,房山三盆水发生一例中年男子猝死!
为什么冬季户外运动容易发生猝死?
冬季户外运动容易发生猝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寒冷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血管收缩: 冷空气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心率加快: 身体为了保持温暖会加速心跳,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剧烈运动引发的心脏负荷
冬季户外运动如爬山属于高强度活动,中年人若未充分热身或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梗。
3. 基础疾病被忽视
中年人多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运动前若未进行健康评估,突发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
4. 环境和装备因素
防护不当: 穿戴不适、未能保暖,导致体温骤降,可能引发心源性休克。
高海拔与低氧环境: 如果登山高度较高,低氧环境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5. 忽视运动强度管理
部分人可能高估自己的体能,在冬季挑战难度大的线路,未适当休息和补充能量,导致过劳猝死。
什么样的群体属于户外猝死的高风险群体?
户外猝死的高风险群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健康状况相关群体
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曾有心脏病发作史或冠状动脉狭窄。
代谢疾病患者:
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者,动脉硬化风险较高。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患有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在高强度运动中缺氧。
体检异常者:
未做常规体检,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健康隐患,如心肌肥厚、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生活方式相关群体
长期缺乏锻炼者:
平时久坐少动,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运动,心脏和血管难以适应。
过度疲劳者:
长期熬夜、压力大或身体极度疲劳时,心脏负担增大。
吸烟饮酒过量者:
长期吸烟、酗酒,损害心血管系统。
三、环境适应能力较弱者
中老年人:
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适应寒冷和高强度运动的能力减弱。
气候敏感者:
不适应极端环境(寒冷、湿热、海拔变化),容易在环境变化中出现心脏问题。
无户外经验者:
缺乏户外运动经验,不懂得科学运动、装备使用和突发情况应对。
如何预防和避免户外猝死事故?
预防和避免户外猝死事故需要从 健康管理、运动计划 和 紧急应对准备 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的预防措施:
一、健康管理:提前预防
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关注心血管、呼吸和代谢系统。
了解健康状况:
清楚自己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
遵循医嘱:
如果有慢性病,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二、科学运动计划:合理安排
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
根据个人体能和经验,选择难度适中的户外活动路线。
循序渐进:
不要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提高。
注意气候和环境:
避免极端天气,穿着适合季节的功能性服装,保持体温。
控制运动节奏:
遵循“运动-休息-补充水分”的循环,避免过度疲劳。
三、运动准备:出发前检查
热身和拉伸:
运动前充分热身,减少运动损伤和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
随身携带急救物品:
包括心脏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保温毯和急救包。
携带通讯设备和定位工具:
配备手机、GPS定位设备和应急哨子,方便紧急求救。
四、紧急应对准备:处变不惊
识别危险信号:
关注胸痛、呼吸急促、头晕乏力等猝死早期症状。
及时停止运动:
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并补充水分。
紧急救援:
如遇危急情况,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说明位置和症状。
学会急救技能:
掌握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方法。
五、团队协作与保障:加强安全管理
结伴而行:
尽量不要独自出行,团队活动中相互照应。
行程备案:
出发前将行程信息告知家人或朋友,包括路线和预计时间。
户外保险:
购买户外运动意外险,增强风险保障。
户外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平时不常运动的群体冬季不要去参加强度偏大的爬山活动,爬山过程中心率很容易超过170以上,如果自身有基础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一般的体检也难以查出),就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突发疾病。
另外,建议户外领队和不常爬山的中老年人户外运动备上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说不定就能救命!
最后,特别建议户外结伴爬山的,千万别带长期不运动的中老年人士爬山!高!风!险!
安全提醒:
*对户外感兴趣的欢迎加友加群!
*原创整理,感谢点赞和关注!持续分享优质户外资源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