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流感、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风险因素交织叠加。因此,做好秋冬季爱国卫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环境整治、源头治理、健康防护等措施,能够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发热:登革热的初期症状通常是高烧,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并持续2-7天。
头痛、眼眶痛:患者常常感到剧烈的头痛,尤其是眼眶周围的疼痛感。
肌肉和关节疼痛:登革热也被称为“断骨热”,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酸痛,关节处疼痛明显。
皮疹:一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红色皮疹,通常在发病后3-5天开始出现。
图源:腾讯医典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
蚊虫在叮咬了病人(发烧前至退烧期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虫体内增殖8-12天后即具备传染性,成为传播媒介,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对方。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传播。因此,防止蚊虫叮咬和蚊虫孳生,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所在。
图源:丁香医生
1. 防止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产品:在户外活动时,建议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驱蚊酯或其他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涂抹在皮肤和衣物上。
穿着合适的衣物: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险。
使用蚊帐和纱窗:特别是在夜间休息时,使用蚊帐、纱窗或防蚊门帘,以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
2. 清除蚊虫孳生地
清理积水:白纹伊蚊喜欢在小型积水中产卵,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家中、庭院及周边的积水,比如花盆底盘、废旧轮胎、排水沟等。
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清扫周围环境,清除杂草杂物,减少蚊虫孳生的温床。
3. 关注旅行目的地疫情信息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了解旅行目的地登革热疫情的最新动态,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切勿拖延。
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清扫活动。
清洁室内室外、门前屋后、单位庭院、厂区学校等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暴露垃圾,清理卫生死角。
农村要推进生活垃圾治理,铲除垃圾粪堆,清理柴草杂物,清除禽畜粪污,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源头治理
完善防鼠灭鼠、防蚊灭蝇设施,及时清运垃圾,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的环境。
开展清除积水、填堵鼠洞等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全面清除室内外“死角”垃圾杂物,彻底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
健康防护
把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注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主动学习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提倡勤洗手、多通风,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时佩戴口罩。
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推广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动物。
病媒生物控制
针对鼠类、蚊虫等病媒生物,采取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如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等物理方法捕鼠;使用灭蚊灯、驱蚊剂等化学方法防蚊。
及时就医
出现发热、干咳、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也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 THE END -
连州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蚌埠疾控
编辑:梁诗琦 雷晓媚
校对:李俊杰 胡佩英
审核:吴哲华 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