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5到运-6,我国运输机的早期尝试

文摘   2024-12-20 18:00   陕西  
2024珠海航展专辑(下册)全新上市,欢迎购买

仿制小型运输机运-5

新中国成立之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民空军在朝鲜上空勇敢地挑战了强大的美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打出了新生大国空军的威风,也让我军认识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因而歼击机项目被定位为航空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主要资源和科研力量也集中到了歼击机领域,运输机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至今仍活跃在多个领域的运-5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并不具备生产大型运输机的条件,并且空军对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也不迫切。为满足空军短程运输、伞兵训练,以及边远地区紧急运输的需求,国内选择了苏联的安-2小型运输机进行仿制。一来该机属于双翼小型运输机,结构较为简单,工艺也不复杂,很适合当时航空工业还处于较低水平的中国生产;二来该机拥有优秀的短距离起降能力,对场地要求也低,可以在野外崎岖不平的草地上起降,同样适合当时没有多少机场的中国。

当时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运-5项目不仅得到了全套资料图纸,还有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专家现场指导,所以仿制过程十分顺利。1957年12月首飞,1958年即开始成批生产,当年就生产了90架。

运-5采用半硬壳式金属结构、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普通双翼气动布局,其起落架使用大行程油液减震器和低压轮胎,可以在简易机场上起落。是一种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种用途的飞机,并具有经济性好、使用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机不仅能低空飞行,用于农业的灭蝗杀虫、播种、施肥,森林防护灭火,地质勘察、探矿,医疗救护,民航客货运输,军队训练伞兵和跳伞运动等,而且加装涡轮增压器后,还能够进行高空飞行,用于探测高空大气和航空测量。如果加装水上飞行设备,又能作水上飞机使用。

尽管至今运-5服役已接近60年之久,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常见的运输机,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中国民航曾使用的伊尔-14客机,运-6就是在该机基础上放大仿制

运-6的尝试

虽然运-5的服役解决了我军在短程运输和跳伞训练方面的燃眉之急,但该机的运力还是太小了,有效载荷只有1.5吨,只能运十几个人,航程也不足,航空远程运输只能使用从苏联进口的伊尔-14中型运输机,就连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专机也是伊尔-14。但中苏关系破裂后,这个渠道也没了,为保障运输任务,甚至还从英国引进了一批“子爵”飞机。

鉴于此,国家提出必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特别是迅速改变航空运输事业的落后状态,遂将运输机研制事宜正式提上日程。1965年5月,洪都飞机公司开始研制我国第一代中型螺旋桨旅客机,该机以苏联伊尔-14M为原型放大设计,命名为运-6。由于伊尔-14M只能载客24名,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因此运-6机身在伊尔-14M客机基础上加长1米,最大起飞重量增至18000千克,座位数达到32个,并将伊尔-14M客机的非气密客舱改为了气密客舱。动力为国产活塞-8甲型发动机,单台功率1900马力。尽管发动机功率大于伊尔-14M,但由于机体加长重量增加,因此飞行性能只是和伊尔-14M相当,仅航程和实用升限略有提升。


运-7的研制开创了国内航空研制领域的很多个第一

1967年6月,南昌飞机制造厂停止了运-6的研制,原因是该机使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时代,各方面考虑后,觉得与其仿制伊尔-14,不如直接仿制使用涡轮发动机,运载能力更强,结构设计更先进的安-24。尽管运-6飞机没能继续研制下去,但是中国航空工业部门还是从该机身上获得了客机研制的宝贵经验,这为后来研制运-7飞机打下了基础。由于运-6这样的活塞发动机飞机在当时已经落后,因此三机部在1967年3月又提出仿制苏联安-24飞机代替运-6。仿制苏联安-24的型号就是后来的运-7飞机。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

重要提示:由于微信改版,建议星标关注+点赞,系统会将你标记为长读用户,否则可能收不到下篇文章

End







兵工世界
著名军事科普刊物《兵工科技》推出的系列科普公众号,介绍全球最新陆地兵器发展动态!(欢迎关注兵工科技其他公众号:兵工科技快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