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机的研制,是从仿制苏联的小型运输机开始的。通过运-5、运-6、运-7等一系列运输机的仿制,我国在运输机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尤其是运-7的研制,开创了国内航空研制的很多个第一,比如首次完成国外先进飞机的全面测绘工作;首次完成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研制;首次对飞机机体进行静力试验和金属疲劳试验;首次进行飞机空气动力试验;首次进行单发试飞试验等。运-7为中国运输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军装备的大批运-7和运-8运输机
1966年,为提高空军运输航空兵的空运能力,空军要求航空部门研制一款中型运输机。当时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以苏联安-12为样机进行测绘设计,该机发动机功率大,载重量适中,经济性好,而且国内已开展了苏制飞机零配件的仿制,因此器材成品可立足国内,试制的可行性好;二是以美国C-141为参考自行设计。该机载重量大、航程远、飞行速度快,结构工艺先进,且具备战略投送能力。
不过考虑到C-141所需的材料工艺国内一时难以满足,特别是缺乏先进的涡扇发动机,而且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上百吨,当时我们还在连20吨的伊尔-14还未仿制出来,一下子跳到上百吨,技术风险太大。综合考虑之后,决定还是仿制安-12。
1968年12月,航空工业部正式下达运-8运输机研制任务,并定为航空工业“三五”计划的重要目标。1969年2月,总参谋部调一架安-12B给工厂作为测绘仿制样机。1974年12月25日,运-8型01号机首飞成功。1972年,西飞根据航空工业部指示将运-8型02、03号两架原型机散装件、技术资料和专用部分工艺装备,及其运-8飞机全部技术资料转交陕飞继续试制。1980年,运-8通过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在运-8基础上全面改进而来的运-9
作为一款中型运输机,运-8的货舱总容积为123.3立方米,舱内装有两台电动绞车,单台拉力15吨,可将大型货物拖入货舱,中小型货物可用机上的梁式吊车随意搬动。卡车可通过货桥直驶货舱。货舱内可装两辆越野卡车,还可空投1、2、4及6米规格的空投平台,空投单件最大重量7.4吨。运送人员时,最多可乘坐9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布置60副担架床,一次可转运重伤员60名、轻伤员23名。还设有跳伞钢索等空降设备,一次可空降伞兵82名。
作为中国空军目前的主力运输机之一,运-8不仅站在军民货运、伞兵投送的第一线,还是中国目前最可靠的改装平台,发展出了预警机、电子战、心理战、指挥控制、反潜巡逻等一大批特种飞机,撑起了共和国的小半边天空。而且,陕飞还在运-8基础上,通过对结构、材料、动力、航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技术革新,研制出了运-9新型运输机。不仅最大起飞重量从60吨提升到66吨多,飞机载重从20吨提高到25吨,在拉萨机场的最大载重从5吨提高到15吨,最大单投重量也增加到近10吨,可实现对空降兵使用的ZBD-03空降战车的运送和空投。
通过对运-8和运-9飞机的研制、使用和改装,对中国设计制造大飞机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运-8和运-9飞机的研制、使用和改装,我们总结出了全套的运输机设计制造流程和理论和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对中国设计制造大飞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
重要提示:由于微信改版,建议星标关注+点赞,系统会将你标记为长读用户,否则可能收不到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