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陆军某旅在高原腹地组织某型火箭炮实弹射击
03式远程火箭炮是我陆军现役主力远程打击兵器,由北方工业公司研制,是一款集远射程、高精度、自动化、信息化等性能于一体的某型远程火箭炮,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钢雹"。那么,对于这款火箭炮研制背后的故事,您又了解多少?《解放军报》的一篇报道,首次为我们揭开了03式远程火箭炮研制背后的故事。上世纪国外各军事强国已研制出新一代火箭炮,其射程远大于我军现役的同类型装备。这一情况很快引起部队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1989年,部队有关部门决定研发我军新一代远程火箭炮。对接到研制任务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所属某厂科研人员而言,这项工作并不轻松,他们手头除了几张外军火箭炮的外观图片外,无任何资料。因此在立项动员大会上,他们还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干的是'照猫画虎'的工作。不仅如此,还要把虎'画'得更凶更猛!"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射动力学的问题。因为火箭炮有独特的发射方式,如果解决不了发射动力学的问题,一切都是白搭。这就好比用自动步枪进行连发,无论打第一枪时瞄得有多准,可是前一次发射带来的后坐力,都会导致后面的子弹偏离瞄准点。对于射程更远的火箭炮来说,这样的偏差会被放大上百米。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庞大的数据计算,即便放到现在来看,哪怕利用计算机完成发射动力学相关的模拟仿真,背后庞大的计算量也是一组天文数字。在研发初期,该厂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他们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带领科研团队在黑板上列方程,用算盘一组组地打数据。花了整整4年时间,新型火箭炮的原理性才论证终于完成。最终的方案确定下来,新型火箭炮的理论射程和精度都超出既定指标。接下来,对于新型火箭炮的结构设计,整个科研团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认为,应当继承现有装备的刚性结构,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整个研发周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采用刚性结构就意味着牺牲新型火箭炮的机动性能,这在节奏更快、对抗更加激烈的现代战争中,无疑是致命伤。一番论证过后,他们最终决定通过自主创新,探索设计新的结构。创新路上难免经历坎坷。当时工厂主要还在生产老式火箭炮,所有的生产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新型火箭炮样机的制造工艺。最初的设计方案确定后,整个研发团队只能拿着设计图纸干着急。"机器干不成的事儿,咱们自己干!"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手工制造。一根7米多长的发射管,硬是靠十几名高级钳工耗时将近3个月,一点点给敲了出来。新型火箭炮的第一台原理样机,就是这样在全厂工人的敲敲打打中诞生。从原理样机到定型样机,从手工制造到更新全自动化生产线,这一次,他们又用了整整4年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经过长时间艰苦的研制后,新一代远程火箭炮样机正式定型,但工作还远远没结束,作为新一代远程火箭炮系统,必要要有配套的指挥车、侦察车、装填车以及各种车辆所需的信息化装备,还需要很长的研制时间。眼看距离立项已经过去了8年,由于老式火箭炮已逐渐被部队淘汰,此时的工厂面临着组建以来最大的困境:旧产品接不到订单,新产品还在研发中,青黄不接的局面让大家举步维艰。那一年,工厂每名职工只领到了3个半月的工资。随即,工厂"勒紧裤腰带"转入民品生产,进而反哺军品研发。后来的几年里,不少职工离开了工厂,而唯独远程火箭炮的研发团队,没有一人离开。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肩头承担的是这家老牌军工厂的前途命运。艰苦创业,向死而生。可喜的是,经过"马拉松式"的研发长跑,2003年底,新一代远程火箭炮系统顺利通过关部门验收。在随后的两年中,这款新型新型火箭炮开始装备我军部队。读完这个故事,不禁让人唏嘘不已。03式远程火箭炮,这款享誉世界的中国"明星"武器,居然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研制的。细想一下,歼-10、99式坦克这些武器的研制过程,哪一个不也是历经艰辛。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老一代军工人硬是凭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坚持下来了。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中国今天强大的国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们致敬!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赶紧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印刷数量有限,售完为止!(商城大优惠!两本九折,三本八折,四本七折)
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