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精湛 值得信赖 | 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成功实施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及ERCP胆管取石术

文摘   2025-01-08 17:59   云南  





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镜室成功为一位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同时实施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及ERCP胆管取石术,为该患者解决了疾病困扰,并避免了多次手术操作。

患者汪某,女,64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2月,胆管结石2周入院。外院CT、MRI提示“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占位”,在行ERCP胆管结石取石术时,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较大,经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后,胆管结石无法取出,遂转至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就诊。患者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外院取材考虑为良性,排除手术禁忌后,拟在消化内科一病区以内镜微创方法行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及胆管结石取石治疗。

术前,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李俊仔细阅读了患者院外相关资料,MRCP显示胆管结石直径约0.7cm,虽非巨大结石,但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较大,直径约1.2cm,腺瘤较大,表面分叶,存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风险。患者外院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取材组织量小,恶性不能完全排除,需待完整切除后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追加外科手术。

李俊主任表示,针对此类患者,传统方式一般先进行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待创面修复后再行胆管结石取石手术,出血、穿孔风险相对低,但会增加后续胆管取石难度,且手术费用高,住院时间长;若同时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及胆总管取石,存在极高的出血、穿孔风险。为避免分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李俊主任团队反复研究患者病情特点,制定手术方案,决定同时进行“十二指肠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ERCP胆道取石术”。该方案技术难度较高,要求术者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技术,同时还需熟练掌握ERCP取石技术。

2024年12月24日,李俊主任在消化内镜中心团队的精心准备及默契配合下,按既定的手术方案,仅用不到半小时便顺利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并取出一枚胆道结石,术后分别留置了胆、胰管支架,闭合创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切除病变病理结果提示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切除完整。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避免了多次手术,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也体现了昆医大附二院精湛的ERCP内镜技术。在消化内镜诊治领域,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对操作者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十二指肠镜操作功底,还需有缜密的思维,个体化制定操作方案。李俊主任带领团队致力于为患者带来卓越的医疗服务,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科普小知识


十二指肠乳头是胰管与胆总管在十二指肠腔内的共同开口,是胆汁及胰液流出口,结构复杂,邻近多个重要脏器及大血管,该部位疾病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的难点。

一般十二指肠乳头瘤大多没有症状,大部分为胃镜检查时被发现,发病率为1/10万,仅占消化系共同肿瘤的0.6-0.8%。部分患者因腺瘤造成胆胰管梗阻,出现腹痛、黄疸、胰腺炎、胆胰管结石等症状。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大多为良性病变,但有研究显示其癌变率高达26%~65%。因此,内镜下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传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主要为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肠、胰肠吻合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可能会有胰漏、胆漏、出血等风险,且改变患者解剖结构,对患者后续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目前已代替外科手术。相比较外科手术,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留器官完整性,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对患者后续生活质量无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镜中心已常规开展ERCP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完成各种难度的ERCP诊疗近两万例,包括困难ERCP、高龄ERCP、急诊ERCP、儿童包括婴幼儿ERCP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已完成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数十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断进取,开拓新技术,让更多患者接受到最新、最前沿的医疗技术,享受更加规范、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文图:化内科一病区

编辑:卓妍君

校对:刘颖妃 李璐航

责编:王丽

审核:党委办公室


昆医大附二院资讯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于1952年,原名为“昆明市工人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昆医大附二院资讯是医院办医成果的宣传窗口,价值文化的展示平台,新闻讯息的传播载体,科学人文的普及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