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短篇小说要想写好,并不比长篇小说简单。
长篇可以靠长掩盖很多缺陷。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即使途中有些平庸风景,印象停留较短暂,很容易被更多美景覆盖。
可短篇由于短,“拙”不好藏。语言、结构、人物等方面的缺陷也容易毫发毕现。要想经得起推敲,耐得住回味,引得起共鸣,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不简单。
写短篇的门槛低,因而成为很多大作家职业生涯的起点。正如一流的书法家一定是从临帖开始的,一流的写作者也必须首先是一流的读者。
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丛书,请当时四位实力派小说家余华、莫言、王朔、苏童,各自选出10部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阅读积累、生活遭际、性情职业不同,阅读偏好也千差万别,个人倾向性极强的书单推荐,常常众口难调,评判“好”的维度实在太多,用王朔的话说,“好小说实在是太多了,任何选本的企图都是对整个文学成就的不敬”。
但一流作家由于阅读的广博、技术的娴熟、洞察的敏锐,从他们的书单里碰见渣滓的概率则小得多,再从他推荐的作家或作品中找到契合我意的,顺藤摸瓜读下去,是很高效的一条读书路子。
一,王朔《他们曾使我空虚——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目录:
《莺莺传》(元稹)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
《驿站长》(普希金)
《献给爱丝美的故事》(塞林格)
《忧国》(三岛由纪夫)
《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毛姆)
《刎颈之交》(欧·亨利)
《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博尔赫斯)
《采薇》(鲁迅)
《他们不是你丈夫》(雷蒙德·卡佛)
简评:
从唐传奇到后现代派,时空跨度古今中外。
内容风格上,王朔将十个短篇划为殇情(前五部)和调侃(后五部)两类,前者多凄美纯情、甜蜜感伤,后者多谐谑解构,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王朔早期确实以《空中小姐》《过把瘾就死》等纯情类小说出道的,女孩莫名其妙地爱上玩世不恭的男的爱得死心塌地并为之付出代价
后期就是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中撕破假崇高的面子,简言之就是别成天沉溺于虚伪的道德感的自我感动,把自己限制死了,就没有一点儿生气鲜活劲儿了。
他推荐的这10部大致上是能和他的写作风格对上号的。
另外王朔的自序读起来实在趣味盎然,十分精彩,真善美“真”是应该排在最前列的,他的“说人话”让我觉得是另一种正直三观。
序言摘录:
我读小说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寻找教义,获得人生哲理指南什么的···尤其见不得那些宏大辉煌标榜胜利成功的叙事,觉得大都是胡扯,自欺欺人,哪个人不是拼命挣扎,谁要你来激励?我不想变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优美小说保护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无忧一帆风顾中也有机会心情暗淡,绝望,眼泪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觉得比别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很多时候,我还以为从小说中能发现人生的真相。这就是我的阅读趣味,从小说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
二,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目录:
《青鱼》(杜克司奈斯)
《在流放地》(卡夫卡)
《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
《南方》(博尔赫斯)
《傻瓜吉姆佩尔》(辛格)
《孔乙己》(鲁迅)
《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
《河的第三条岸》(罗萨)
《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莱恩)
《鸟》(布鲁诺·舒尔茨)
简评:
余华当年因为先锋文学风格名噪一时。
先锋作为一种姿态,虽然形式反叛的意义更多一些,但确实释放了语言的张力,并打破了想象力的枷锁,给了包括余华在内的很多中国当代作家很大的启示。
后期则转入了现实主义写作。
现实主义需要扎实的细节支撑,语言、细节、想象力的不断突破,都和阅读外国作品时汲取的养分有关。
不得不佩服余华的眼光,列举的这些短篇不但个个都是技术成熟的精品,而且可以说是集10位作家风格之大成的代表性作品,一叶知秋,豹窥一斑。
余华是从作家的风格入手去选择作品的。
川端康成的温暖柔软,卡夫卡的锋利炽烈以及在精确的现实感里引爆荒诞感,马尔克斯在天马行空和压抑克制间的平衡,舒尔茨和罗萨对 “流浪和被放逐的父亲”形象的遥远打量,鲁迅揭露现实惨烈的迅速直接,博尔赫斯对命运诡谲叵测的茫然的思索···
余华在序言中很精炼地描述了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精彩地描述了这些作品带给他的感受和影响,认为在不同的年纪遇到某一特定作品所产生的感悟和影响有天壤之别。
序言摘录:
这差不多是我二十年来阅读文学的经历,当然还有更多的作品这里没有提及。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三,莫言《锁孔里的房间——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目录:
《灯塔看守人》(显克微支)
《南方高速公路》(科尔塔萨尔)
《死者》(乔伊斯)
《普鲁士军官》(劳伦斯)
《巨翅老人》(马尔克斯)
《公道》(福克纳)
《白净草原》(屠格涅夫)
《乡村医生》(卡夫卡)
《桑孩儿》(水上勉)
《铸剑》(鲁迅)
简评:
这些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跳跃都很大,有着乡村和军营两种限制性颇多的成长经历的莫言,当年对外国文学开放后的的阅读可以说是饥不择食。
莫言小说大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但他的乡土里有很多跳脱的魔幻和荒诞,有很多经典人物躯壳虽是东方的,魂魄却溢出了国界的感觉
打个不恰当的例子,西方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像是兵器,在莫言那里仿佛被中国的火炉溶化又淬炼重制,打成一件件干活的农具,看上去土了吧唧的,但西方人一看就明白。
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莫言的长篇小说,像一条汪洋恣肆、大气磅礴的河流,细大不捐,泥沙俱下,裹挟进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兼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你不管站在哪个岸边看,都能获得一些共鸣感。
其实莫言的80部左右的短篇也风格独具、自成一派。
对历史苦难记忆,对小人物的重压,以一个说书人的形象,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讲述出来,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盛赞莫言的短篇小说“可列入世界前五位”
莫言的序言很短,和他的许多散文风格一样,写得非常平和、朴实、浅显,同样是描述作品带给他的感觉,你会发现和余华的那种“深刻范儿”截然不同。
序言摘录:
一个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作家成熟后的产物。阅读这样一个短篇,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家的独特性。就像通过一个细小的锁孔可以看到整个房间,就像提取一个绵羊身体上的细胞,可以克隆出一匹绵羊。我想一个作家的成熟,应该是指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的小酒馆,或者像烛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 级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像一个桑拿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
四,苏童《枕边的辉煌——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目录:
《威克菲尔德》(霍桑)
《万卡》(契诃夫)
《羊脂球》(莫泊桑)
《傻瓜吉姆佩尔》(辛格)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福克纳)
《阿拉比》(乔伊斯)
《第三者》(博尔赫斯)
《鸿鸾禧》(张爱玲)
《圣诞节忆旧》(卡波特)
《马辔头》(卡佛)
简评:
读苏童的短篇小说(我喜欢他的短篇胜过长篇,特别是“香椿树街”系列,他自己也曾说过钟爱自己的短篇),给我的感觉就如同一个有着与他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的少年,走在一个阴暗潮湿的江南河边小镇的石板路上,
房前屋后角落里,死一般的沉寂里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儿要发生,在颓败的氛围里和某个有着阴郁灵魂又愚钝无比的人撞个满怀。
所以就好理解为什么他会选择《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鸿鸾禧》了,他痴迷于美,但又相信美是特别容易变质和被摧毁的,颓废、腐败也有一种隐秘的香味,令人心碎,令人心醉。
《威克菲尔德》关于伦理道德和个人自由的矛盾的深沉思索,《傻瓜吉姆佩尔》在人物刻画上的见素抱朴,《第三者》用平淡简单的叙述展示理性的疯狂,《阿拉比》对于少年情怀的摇晃生长描摹,给了苏童不同层面的启发。
序言摘录:
短篇小说就像针对成年人的夜间故事,最好是在灯下读,最好是每天入睡前读一篇,玩味三五分钟,或者被感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怅怅然的,如有骨鲠在喉,如果读出来这样的味道,说明这短暂的阅读时间都没有浪费,培养这样的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终止于辉煌,多么好!当然前提是有那么多好的短篇可以放在枕边。
结语
很难说清,这些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和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了四位作家,正如我们很难说清每一次的饮食营养是如何造就我们的骨骼血肉的。
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正如余华所说,“一个作家对另外一个作家产生影响,就像阳光对树木产生影响一样。但是树木受到阳光的照射后,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而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
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也一样,我们必将带着我们阅读过的东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