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史】第十三节 理论研究

政务   2024-11-02 11:40   辽宁  


在九十年代期间,公安工作在新形势下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社会治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刑事案件增多、经济犯罪突出,黄、赌、毒屡禁不止等现象的存在,均给公安理论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难度。就总体来看,公安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在90年代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一、成立公安理论研究社团
(一)中国警察学会
于1992年5月2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审议通过了《中国警察学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以及常务理事会。
 在《章程》中指出:中国警察学会是在公安部指导下的、组织协调全国公安科学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团结全国公安干警及社会各界有志于公安科学理论的专家、学者,对公安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索公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公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理论研究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警察学会在当地申请成立后,承认本章程,向本会提出申请,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即为本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凡赞成本章程,热心公安科学理论研究,并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公安干警及有关的专家、学者,向本会提出申请,由两名会员介绍,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即为本会个人会员。
会员代表大会是警察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代表组成,警察学会年会每4年举行一次。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的理事组成,向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理事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警察学会的学术活动内容包括:1、制定全国公安科学理论研究规划,组织协调全国公安干警和社会各界有志于公安科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公安工作的重大课题开展学术研究活动。2、召开公安科学理论研讨会、报告会,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3、组织协调调查研究,为公安工作和公安决策提供咨询意见。4、发现并培养公安科学理论研究的人才,对成果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5、组织协调警察学会与其它学术团体、学术部门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6、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7、编辑出版会刊《公安研究》,组织编辑、出版公安科学理论研究的著作、资料,评审和鉴定有关研究成果。
(二)北京国际警学研讨会
以“二十一世纪世界警务工作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93北京国际警学研讨会”于11月8 -1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建国以来由我国发起和组织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综合性的国际警学会议,到会的共有3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署、国际刑警组织、摩西纳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学者共260多人。公安部、中国警察学会以及各省市公安厅局、警察学会的许多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警察学会副会长蒋先进主持,国务委员罗干同志到会代表我国政府致词,高度评价这次会议的意义。认为会议为中国警务工作者提供一个了解和学习国外、境外警务工作的机会,同时也可使更多的国外、境外朋友了解中国。中国警察学会会长顾林昉、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代表部长陶驷驹分别致辞。
按照国际惯例,大会设立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由组委会成员、中国警察学会副会长蒋先进、俞雷,常委理事李润森、罗锋、刘文、朱恩涛、王鼎丰,秘书长王岱,理事许玉珍和学术委员会成员杨森斯(比利时,莫西纳研究中心副主席)、阿凯利(贝宁,国际刑警组织前顾问)、凯麦尔米尔(国际刑警总部秘书长代表)、沃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副校长)、尤特森(联合国犯罪预防和刑事司法署区域顾问)、巴博维奇(南斯拉夫,国际刑警总部法律顾问)、勃德瓦(凉岛蓄克雅未克警察总监)分别担任。
在大会论文文流中,33名各国和地区的专家分别就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社区警务与治安防范、警察管理与培训等专题宣讲了论文。还有一大部分论文作为书面交流。与会者普遍认为,大会的发言和交流的论文质量较高,探讨了当前和21世纪警务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全面了解了中国的公安工作和警学研究状况,外国同行都感到收获很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了“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和论文质量可以和国际上任何高水平的研讨会相媲美”的高度评价。
“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性警界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举办,建国以来是首次,中国警察学会成立以来是首次,在我国公安史上也是首次。事实说明,会议之所以成功,是适应了世界科学进步和开放交流的潮流,对我们的事业,对各国的警务工作发展均大有稗益。毋庸置疑,这次学术盛会将载入中国警察学会的史册。为了办好这次会,中国警察学会和第四研究所作了极大的投入。一年多以前,即开始前期准备,具体筹办也达半年之久。公安部领导给与了高度重视,筹备工作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由于办会人员的精诚合作,全力以赴,尽管是初次尝试,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会议对推动我国警学和国际警学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中国保安协会
1994年6月25日至27日,中国保安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保安协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要求各省、自治区的公安机关把各地的保安协会建立起来。中国保安协会设有:秘书处、人事处、财务处、经济技术开发部、对外联络部、高级培训中心、《中国保安》杂志社和中国保安协会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
1994年11月7日,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保安协会章程〉的通知》(公通字〔1994〕90号),标志中国保安协会正式成立。
《章程》共分为总则、会员、组织机构、经费、附则5章。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中国保安协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指导下,由各地保安服务公司组成的社会团体,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其宗旨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法令和治安管理有关法规,协助公安机关组织、协调保安服务业务,团结全国保安服务行业,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服务范围,促进保安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贡献。
二、公安学术类期刊
学术类期刊主要以各公安高校、人民警察学校、管理干部学院的学报为主,公安部所属研究所、各司局及各地警察学会也有刊物出版。如《公安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公安研究》、《公安教育》、《刑侦研究》、《刑事技术》、《警察技术》、《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云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河南公安学刊》、《铁道公安学刊》等。
学术类期刊注重学术性、理论性,主要发表公安科学的研究成果。这类刊物在公安期刊中品位较高,在国内也有一定影响,不少已被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如上述的方面的研究论述独具特色;福建公安专科学校的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突出了犯罪学的研究;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的学报《铁道公安学刊》主要根据铁路公安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云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在禁毒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而四川省警校的《预审探索》从刊名就可以看出专业特色。部属各科研所、司局的刊物也都突出了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总之,学术类刊物目前已覆盖公安科学各个学科。[2]
三、一批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产生
1、《中国人民公安史稿》
1992年,为了系统、完整的反映我国公安工作的发展历史进程,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公安工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它的发展规律,珍惜历史经验,自觉地吸取历史上失误的教训,发扬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发展中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根据陶驷驹部长的指示,公安部成立了《中国人民公安史稿》编写组,刘式浦、孙宇亭、秦祖仪负责具体撰稿组织工作,秦祖仪、马维纲、唐允松、顾民生经常撰稿。原公安部副部长、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席国光、原公安部副部长、中国警察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俞雷担任全书编审,中国警察学会秘书长王岱多次参加了研讨,许多公安战线上的老领导、老同志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支持。
该书收集了大量的我国公安发展历史史料,并参考了各地公安机关公安史的研究成果,于1997年1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完整的反映出了我国公安7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史据翔实,对我国公安工作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述。该书是对新中国公安历史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公安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2、公安历史研究取得新成果
进入90年代,公安部公安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逐渐停止活动,公安部第四研究所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公安史研究的主要职责。各省级公安史志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机构改革的影响,出现过人员流动的现象,但研究队伍基本保持了稳定。尽管90年代公安史研究受重视的程度明显不如80年代,但在公安历史资料的征集和研究方面还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是出现了一批公安史研究成果。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9年批准立项的校级科研项目《中国警察史》(古代、近代和现当代)正在紧张研究之中,其中现当代部分便是人民公安史。”[3]还有《中国人民公安史稿》、《当代中国的公安工作》、《毛泽东公安工作理论》、《毛泽东同志论无产阶级专政和肃反工作》、《罗瑞卿论人民公安工作》、《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等著作专门研究公安历史问题。另外,出版了《论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中国特色公安之研究》、《公安学基础理论教程》、《公安学概论》、《国内安全保卫学》、《周恩来传》、《聂荣臻回忆录》、《李克农——中共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潘汉年传》等著作。
二是出版了一批警察史学专著。例如,韩延龙主编的《中国近代警察制度》,1993年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我国近代警察各种制度,是迄今为止我国警察制度研究规模最大的专著。全书系统的介绍了我国近代警察各种制度的形成,对研究我国警察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0年1月,韩延龙又主编、出版了《中国近代警察史》。对我国近代警察产生和发展(即清末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书内容丰富,收集的资料齐全。
还有孟宪嘉、江礼华主编的《警察学》、戴文殿主编的《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王明泉主编的《警察学教程》、邱华君著《警察学通论》、张振藩主编的《人民公安学概论》、潘长兴主编的《公安学通论》、李增春主编的《巡逻勤务》、杜书隆主编的《治安秩序管理》等有机构成了90年代公安理论研究的大框架。
三是发表了一些有关学术论文。如《关于中共中央特科若干问题的探讨》、《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述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监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简介》等。
四是出版了一批公安志(或地方志公安篇)、画册和纪念文集。许多省级和个别地市级公安机关推出了涉及建国后本地公安历史的大事记、组织史资料、公安志(或地方志公安篇)等成果。如《长春市志·公安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50周年》画册、《热血丹心铸警魂——西藏自治区公安厅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五是编写了大量的内部资料,“主要有大事记、历史长编、组织机构沿革、人物传略、英名录、专题研究资料和统计年鉴等。《公安史研究资料》丛刊刊登了一些有关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公安工作的研究文章,大致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全国公安史资料的征集、研究成果。由公安部办公厅组织编写的《建国以来公安工作大事要览》(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以公安机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为主轴,扼要地叙述了有关大事及其历史背景,汇集的资料比较全面、详细;全书的时间跨度从1949年10月至2002年底,编写史料达170万字,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公安工作史实读物。”
六是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工具以及课堂教学、纪念大会、参观访问、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例如,《周恩来在上海》、《彭真》、《李克农》、《潘汉年》等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些报刊登载有关公安历史的文章,如《人民公安》“历史瞬间”专栏。公安院校及一些大中专院校、地方公安机关或开设公安历史课,或以不同方式讲授公安历史方面的知识。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警察(公安)博物馆、公安历史展览馆(室)。上海公安博物馆不仅用传统式的文字、实物、照片陈列,而且运用了绘画、场景、模型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历史与现实、动态与静态、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增强群众参观时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倡议建设公安史学科
 “中国警察学会公安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曾在委员会会议和研讨会上,多次呼吁加强公安史研究。”“从以史为鉴、以史育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公安工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从速建公安史学科,须有专门的研究组织、课程设置、资料管理和学术活动。另外,从理论价值的角度来看,建设公安史学科不仅有助于阐明公安学基础理论和国内安全保卫学、治安管理学、刑事侦查学、公安管理学等公安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因为公安学的知识和理论主要源于我国公安实践经验,当然也吸收了国外、境外警察实践中的有益经验),而且可以丰富和发展世界警察史、中国警察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历史学科。毫无疑问,公安史学科一旦正式建立,将有力地促进公安历史研究,使这项研究更趋科学、规范,并与上述其它学科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就当前的研究成果、研究力量和研究条件来讲,创立公安史学科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但是,“直到2002年年底,从有关建国后公安史的研究现状来看,相对而言,资料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相关性成果多,专门著作和专题论文少;建国初期方面多,‘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少。” [4]
[1]张少军:《93北京国际警学研讨会隆重召开》,载《公安研究》1994年第1期。
[2]余雷:《新中国公安期刊发展述论》,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3]刘君玲、匡萃冶:《对我国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刘君玲、匡萃冶:《对我国公安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来源:中国警察史(100)——第十三节 理论研究

警讯
发布警营消息,和谐警民关系,聚焦基层警事,共筑平安阜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