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乡建设》第二十三期|关注合肥绿色建筑发展

时事   2024-12-18 17:52   安徽  



合肥城乡建设

绿色建筑,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伴随着节能环保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建筑“绿”起来,正成为擦亮城市低碳发展的新名片。近年来,合肥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增长。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走进”居民身边,提高了现代生活的质量。


高水平绿色建筑在“身边”

合肥滨湖高速尚宸院项目由安徽省高速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要求,大面积应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如装配式建筑技术、超低能耗技术、BIM 建造技术等,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准交付状态。

近年来,合肥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增长。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在龙川路与包河大道交口,包河万象汇项目今年5月份建成开业,迅速成为区域热门的商业新地标。这座新建的商业中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前不久还登上了2024年安徽省级绿色建筑项目名单,成为本年度合肥唯一上榜的代表项目。

周宇介绍,包河万象汇的绿色建筑级别为二星级,示范面积达到22.9万平方米。除了使用空调自动化系统,项目还通过点点滴滴的节能环保细节,树立省级绿色建筑“典范”。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合肥的绿色建筑的应用层面正不断拓展扩大,从大型民生项目、公益性建筑向商业建筑等进一步延伸。来自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合肥累计建成绿色建筑约12380万平方米。去年,全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新开工面积3038.2万平方米,占新开工民用建筑的100%;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比例从2016年的25%,快速增长到 2023年100%。

高技术赋能“好房子”建设

“好房子”需要好建造,随着科技的发展,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也成为了现实。近年来,合肥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建造等技术用在“造房子”中。
在安徽建工北城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通过使用RFID芯片构件质量可追溯技术,让这里“出生”的每一块芯片都拥有了身份证,智能终端靠近一感应,从出生到安装的每一项信息便跃然屏上,实现从原材料进场到构件安装全过程的质量追溯。

通过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不仅仅有建工北城工业有限公司。鸿路钢构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钢结构制造龙头,近年来,围绕钢结构制造领域加工流程,鸿路钢构研发出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

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年,合肥将新增1-2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制造基地,全市部品部件总设计产能达到30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率达90%以上,项目BIM技术应用率达100%。

催生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2022年10月,合肥市作为安徽省唯一城市被列入国家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城市范围。列入实施城市以来,合肥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相城路小学项目由3栋教学楼、1栋报告厅、1栋风雨操场(含食堂)及门卫室组成,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为装配式建筑,装配率不低于30%,项目绿色建筑目标星级为二星级。作为“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试点项目,建设方在建设中首次采用合肥市搭建的绿色建材电子化平台和绿色建材馆平台,进行工程项目采购。

目前,合肥市已列入试点项目共31个,其中,政府类投资项目26个,社会类投资5个;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165.1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59.56亿元。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运用技术创新手段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的同时,我市也积极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近日,2024年合肥市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在合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开幕,来自大建设施工一线的众多高水平建筑产业工人现场展开PK。

今年技能竞赛共有41支队伍、139名装配式建筑产业精英参与,相较往年不仅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技术标准和实操难度,同时还增加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专项设计专项竞赛。

绿色建筑行业,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种主体。各方合力同行,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人居环境品质。为此,我市还从资金支持和激励手段方面,对绿色建筑行业进行扶持。今年,对新建民用建筑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市城乡建设局会同财政局根据建筑面积分别按100元/㎡、150元/㎡、50 元/㎡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




合肥财经观察
合肥市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