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洋 | 母亲和婶婶们的愿望

文摘   2025-01-31 18:00   山西  

遇见温暖 | 邂逅真善美

  【 第173期 】


"母亲和婶婶们的愿望"

--- 关于馍的记忆

李周洋

馍,这个简单而平凡的食物,承载着我与母亲、婶婶们共同的记忆,以及那个年代最质朴的愿望。

小时候,家里人多,劳动力却少,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主粮是高梁面,因为高粱相对比较便宜,可以多籴一些,但高粱面蒸出的馍颜色深沉,如同牛肝一般紫黑。我们曾尝试着像切牛肉那样将高梁馒头切成片,调上酱油、醋等调料吃,但无论如何调和,那种干涩与苦涩的味道总让人难以忘怀。记得有一次,随母亲去生产队的地里,爱英婶子看我面黄肌瘦,便分我一块玉米面馍,我竟将玉米馍当成珍馐,搭配着高梁馍,吃得津津有味。

后来,主粮换成了玉米,生活似乎有了一抹亮色。玉米面不是那么黏手,抓一把和好的面团,放于碗中轻轻一摇,便能成形,蒸熟后口感比高梁馍好了许多。那时,母亲和婶婶们在地里干活,经常说的一件事就是:何时才能掀开笼,看到满笼白馍,让家人尽饱而食。这就是她们那时的愿望,她们的愿望简单而真挚。

那个年代,还有一项美好的风俗:走亲戚时会蒸小麦面的馍以供行门户使用,走亲戚回来后,会把回回来的好面馍给邻居送一牙,给邻居小孩尝尝。我曾多次吃到,那牙花馍,散发着小麦特有的麦香味,还有椒香、芝麻香,是人间的美味。遗憾的是,这样温馨的传统,如今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犹记得,跟着邻居小叔放学后,我们去村外的林业沟玩耍,正好那里的灶房刚蒸出一锅热腾腾的白面馒头。林业沟队长,也就是邻居小叔的父亲,慷慨地给我们一人夹了一个馍,里面夹着醃好的咸韭菜,还撒了一点油辣椒。那味道,既有麦香,又有韭菜的甜味,筋道可口,至今回想起来,那香甜的味道仿佛还在舌尖萦绕。

后来,我和同龄人还经历了用油盐馍、滚水泡馍、鸡蛋泡馍作为午饭的日子。如今,母亲和婶婶们的愿望早已实现。馍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馍琳琅满目,菜色也比过去丰富许多。然而,无论怎样尝试,始终找不回当年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味道。

馍,不仅仅是食物,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在母亲和婶婶们朴素的愿望中,馍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生活的改善。如今,每当拿起一个馍,我都会想起那个年代,想起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以及馍带给我们的温暖与幸福。

责任编辑 原红霞

 图文编辑 原红霞

作者简介

李周洋 运城市万荣县人,运城市作协会员。作品刊发于《山西农民报》《山西青年报》《健康报》《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等报刊杂志及众多网络平台。

投稿方式

1.邮箱:Sxycsw88@163.com 

2.微信号投稿:15383595989  18835959791

投稿要求:word文档小四号字体,注明是否原创、作者姓名、微信号并附作者简介。

支持单位:山西省散文学会   运城市文联   运城市作家协会   运城文学院 《河东文学》《运城日报》文化新闻部  《运城晚报》副刊中心。


邂逅真善美

遇见温暖

在这里

散文

运城散文
本公众号由山西省散文学会运城分会主办,旨在为河东乃至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学习交流的平台。团结文学作者,激励文学原创。培养文学新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