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这条路的变迁,是无数人内心深处的岁月记忆……

文摘   2024-08-26 16:35   陕西  



镇坪的公路故事,是刻在镇坪人内心深处的岁月记忆。既遥远又近在咫尺,既陌生又那样熟悉。

——题记

1983年夏天,安康城劫后余生。洪水过后,我毅然收拾行囊,躺过齐小腿深的淤泥,在一个漆黑的早晨,登上一辆驶往镇坪的班车,也驶往我人生一片未知的天地。

那一年,我刚满20岁。只觉得汽车似乎一直铆足了劲儿在公路上吃力地攀爬,车身一直在颠簸摇晃,灰尘不停地浇进车里,不一会就眩晕呕吐得一塌糊涂。那会儿,我对自己的抉择追悔莫及,无奈、无助、悲悯......五味杂陈,最难受的某一时刻,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撑到镇坪?

班车走县河、过老县、翻越女娲山,直到中午才抵达平利县。同座的一位好心教师叫我下车去吃午饭,我疲惫无力地告诉他自己吃不下,甚至天真地问他是不是镇坪到了?当得知才刚刚行驶了三分之一的车程时,我晕!晕!晕!

午饭过后,汽车刚驶过平利县城,就在一个叫冲河口的地方向右一拐又继续爬坡。这是一条完全彻底的土渣路,一直通往镇坪县城。期间不仅要翻越滚子坡和东沟垭两座高山,还要穿越狭长的八里关等漫长的尘土飞扬的钩钩叉叉的险路。等艰难抵达镇坪县城时,天色早已黑定了。这,便是镇坪给我上的人生第一堂课。镇坪行路难,也是我一生也磨灭不掉的痛苦记忆。

(当年女娲山盘山公路)

40多年过去了,昔日那位莽撞少年早已霜染华发。一路走来,我早已融入一个地道的镇坪人。我参与和见证了镇坪的一项项建设,但从没有任何一件事物的变迁,能够像镇坪公路发展那样执着而深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2024年,我应约为镇坪公路段102省道一处公路文化驿站设计一面文化墙,要求客观反映镇坪公路建设和发展变化概况。

接下约请的那一刻,这个命题瞬间就刺痛了我的心。几乎是一夜之间,一气呵成。

我站在历史的拐点,眼前迅速铺满一幅幅镇坪公路变迁的鲜活画面:路,是大地的血脉。它一直伴随着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成长与进步。秦巴古盐道从历史长河里走来,记录了镇坪长达几千年的道路记忆,也定格了镇坪人肩挑背驮的千年岁月。


我们打开镇坪道路变化的一扇窗,就是一部鲜活的镇坪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最好见证。这,便是我发自肺腑对镇坪公路发展变化的全部诠释和设计主题定义。


(建成的102省道公路文化驿站文化墙)


镇坪县位于陕渝鄂三省市交界的大巴山腹地,历史上被称作“南山老林”,古时曾分属秦、巴、楚、庸。山大人稀,原始森林密布,交通闭塞。秦巴古盐道从重庆市巫溪县大宁盐场,穿越“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进入镇坪县,然后沿南江河及化龙山、东沟垭、秋山垭等山谷沟壑,通向广袤的秦楚大地。


这是镇坪最早的道路,也是联系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血脉。镇坪人全凭肩挑背驮行走了几千年。是盐道,也是官道和商道。


(翻越鸡心岭的古盐道)


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1966年镇坪才建成第一条低等级渣土路面的公路——平镇公路,结束了镇坪人肩挑背驮的历史,也从此揭开了镇坪公路建设艰难而伟大的一页。

镇坪公路建设,从无到有;从一条出境路到多条出境路;从低等级到中等级再到高等级;从渣土路面到沥青路面再到通高速。不仅诉说着公路发展变迁的前世和今生,也浓缩了镇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生动剪影。

可以说,镇坪公路史,就是一部镇坪发展变化史。

我力求102省道公路文化墙,以这些点位为基本元素,通过生动的历史图片和鲜活的文字解说及视频展示,将镇坪道路建设的历程,直观完美而赋予深刻文化内涵地予以宣泄,不仅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也记住这段历史;记住乡愁,也记住不断求索进取的公路人。

沧桑古道记忆

秦巴古盐道,纵贯镇坪境内153公里。这是镇坪历史上进出大山的唯一通道,也是记录镇坪最早的道路史诗。它蜿蜒于高山峡谷和崇山峻岭之间,是种在镇坪人骨髓里的生活符号和文化记忆。

新中国成立前,镇坪县城石砦河仅有几户人家,主要是为盐夫提供服务的商家;80年代初,县城虽初具雏形,但街道依然还是渣土路面。仅有的几幢3层木楼,是石砦河最高建筑。

古盐道穿越5000年历史,留下了一代又一代镇坪人的沧桑身影,也留下了镇坪人“不畏艰险.仁义为本”的盐道精神。过去,有80%以上的镇坪劳动力都是盐夫和挑夫。他们用一双双草鞋丈量着脚下的生命之路。


镇坪第一辆自行车是运输社工人扛进来的。1963年4月,镇坪恢复建制县,成立运输合作社,招录挑夫84人,史称“八十四条扁担”,担负全县物资运输。

在没有公路的年代,人们只能用滑竿抬着病人去医院。当年进出大山的许多“棒棒桥”和石坎路,有的架在河上,有的悬空挂在绝壁上。人们进出镇坪只能徒步行走,是最难忘的岁月记忆。

(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镇坪县城)

公路建设回眸

镇坪公路建设史,既是镇坪人民艰辛拼搏的奋斗史。也是共和国成长发展的缩影。它把岁月的脚步都深深烙印在路上。


民办公助修建公路:1956年,省政府用民办公助政策发展地方公路建设。平利县于1958年5月开始勘测设计,10月调集平利、镇坪2000余民工开始修建。奋战一年,修路50公里,毛路初通至东沟垭。平镇合县以后继续修建15公里,毛路初通至曾家坝。

(平镇公路曾家坝一角)

1963年,由国家先后投资332.5万元,再次调集镇坪、平利2500余民工,续建平镇公路,至1966年9月,修建公路57公里至镇坪县城石砦河。至此,镇坪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

平镇公路建成之后,镇坪到安康公路总里程210公里。不仅路窄弯急灰大,而且中途还要翻越女娲山、滚子坡、东沟垭三座大山但即使公路通了,但因为道路等级低,每年雨季经常被冲毁,造成交通中断。1970年1月,镇坪县抽调民兵700多人,组建石大公路(石砦河——大河)基建民兵团,动工修建石大路。至1971年6月,修通公路22公里,通车至陕、鄂、渝三省交界的 鸡心岭脚下大河公社鸭儿池

“五二半”修建公路:1975年底,镇坪实现全县社社通公路。省交通局在镇坪召开社社通公路现场会,奖励3辆汽车。(每公里补助炸药5吨、水泥2吨、钢材)

(修建中的钟宝大桥)

粮棉布修建公路:1984年,国家用库存粮、棉、布以工代赈政策,发展地方公路建设。1984年5月至1986年12月,镇坪修通“川陕鄂”三省交界公路8公里,分别实现与重庆巫溪和湖北竹溪县公路对接,实现出省公路梦想。

与此同时,修通县境内向阳、仁河、冯营、百忍沟、竹叶关、友谊、德胜、高桥、小渝河9条通村公路250公里,初步实现部分公路达村。

(那时修建公路全凭人力)

工业品修建公路:20世纪90年代,安康地区拟修建大循环公路网,改变“断头路”现状,遂将镇坪至岚皋公路建设列入计划。镇坪段(县城至化龙山正河垭)30公里,土石方、人工工资以工业品代金券拨付,以工代赈;桥梁、挡墙砌筑工程费用以货币方式拨付。岚镇公路于1989年12月破土动工,1992年毛路初通,1994年底竣工,国家共计投资1450万元。至此,镇坪又打通一条穿越“巴山屋脊”化龙山经平利八仙、岚皋到安康的干线公路,结束了“口袋路”历史。


(化龙山公路施工场景)

公路全面升级改造:镇坪公路从无到有,历尽艰辛坎坷。在仅有平镇路一条“口袋路”通行的几十年间,镇坪始终是“苦行僧之旅”的代名词,不仅出行难,也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镇坪先后打通至岚皋、巫溪等“断头路”之后,又相继打通竹叶关至竹溪、瓦子坪至竹溪、双河口至竹溪及曙坪至城口等多条出境公路。虽然道路等级普遍较低,但终于缓缓敞开了山门。

1994年至1998年,国家投资1350万元,岚镇公路镇坪境内30公里首次铺筑油路,从而结束了镇坪没有油路硬化的历史。

2000年,国家再次投资对镇巫公路镇坪段进行改造并铺筑油路,实现了镇坪跨省公路升级改造,同时,这条路也被正式纳入541国道。

(541国道穿过上竹镇)

2000年至2004年,安平公路和平镇公路全面升级改造及油路硬化,通过优化线型,彻底甩掉了东沟垭、滚子坡和女娲山,镇坪至安康车程由约10小时缩短为5小时,彻底结束了镇坪人出行“两头黑”的历史。平镇公路也被正式纳入102省道。

(541国道穿过钟宝镇)

通衢大道鸟瞰

血脉通畅,神清气爽。路通达四海,路兴百业旺。2014年,国家一次性投资4.7亿元,对平镇公路进行二级公路升级改造。2017年,平镇二级公路顺利建成通车,结束了镇坪没有等级公路的历史,镇坪至安康的车程也缩短为约3小时。2021年,平镇高速正式建成通车,镇坪至安康车程缩短为约1小时。


(山高林密的友谊村交通四通八达)

2023年,镇坪至巫溪高速正式通车,车程缩短为约半小时。自此,镇坪公路建设正式驶入全国快速车道。

镇坪,这个昔日的“南山老林”,豪迈地敞开胸怀,拥抱了大千世界。

随着大交通环境改善,镇坪乡村路、产业路、入户路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四通八达、环绕如织的内部公路交通网,犹如一条条发达的毛细血管,将山川大地和千家万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们共同分享交通便利带来的巨大实惠,也深切感受祖国繁荣昌盛、日益强大的铿锵之音,又咋能忘怀与公路人一起走过的风雨兼程?又咋能不为公路人悉心呵护一条条通衢大道所付出的情愫而翘楚和致敬?

(镇巫高速穿过钟宝镇)

镇坪公路建设的波澜变迁,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壮阔与磅礴,无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公路人的智慧和汗水。

我们缅怀过往,记录镇坪公路建设的悲壮瞬间,记住渐渐隐逝在历史长河里的公路故事,既是公路情怀,也是责任与担当,更是对未来的砥砺。

(镇坪高速出口)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来源:安康公路

今日镇坪
硒有镇坪 中国长寿文化之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