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善:书墨风华,学贯古今

文摘   2025-01-18 22:18   马来西亚  

二十五年前,我曾以《学者方家钟明善》为题,在供职媒体发表过一篇文章。时光悠悠,如今再来追溯钟明善先生的学术与艺术之路,愈发深感其在书法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卓越贡献。



谈及书法的起源,人类最早的毛笔距今几何?中国文字的起源又可追溯到何时?这些关乎书法根基的问题,都能在钟明善先生的著作《中国书法史》中寻得答案。这部著作意义非凡,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国书法简史》,承载着钟先生对书法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系统梳理。


2000年,我在宝鸡组织一场书法公益活动,有幸邀请到钟明善先生与石宪章等一众书法家。活动结束后,钟先生慷慨地赠予我几幅墨宝,那笔墨间的神韵,至今仍历历在目。此后,我与朋友多次拜访钟先生,无论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工作室,还是交大家属院的家中,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工作室里,除了写字画画的桌案,更多的是满室的书法绘画著作与字帖,还有诸多往来交流的书画作品,宛如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

我虽不擅书画创作,但作为媒体人,能为钟先生这样的艺术家撰写文章,向大众传递他们的艺术风采,深感荣幸。钟先生在接受央视“东方之子”栏目采访时,对书法的认知与创作灵感的阐述,令人印象深刻。他强调,书法创作绝非一蹴而就,“30年学书20年学画”,没有长期的艰苦磨砺难以成功。


钟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以道和易为核心,融合诸子百家精髓,其中阴阳对立统一观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易变观念,深刻地体现在书法之中,中国书法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钟先生历时五年完成的《中国书法简史》,以现代汉语书写,开启了中国书法史书写的新篇章。之后,他又对其进行深度拓展,加入历代书论,完善各年代的理论与创作部分,推出了分量更重的《中国书法史》。在书法创作理念上,他主张将文学性与形式美相结合,在学习借鉴前辈作品的同时,融入自身独特的思维与写法。





钟明善先生的书法风格独具魅力,五体皆能,尤以行草见长。他的行草作品,秀骨清神,广采博收,时而活泼灵动,时而老辣苍劲,或巧拙并施,或刚柔相济,形成了一种清秀、雅健、俊逸的独特书风。他将“道法自然”奉为艺术与人生的双重追求,力求在书法创作中达到自然和谐的至高境界。


因其在书法界的崇高地位,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主要文化活动,特别是书画活动,常常邀请钟先生参加。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期间,他的作品备受书法爱好者青睐,市场价值凸显。即便卸任后,其在陕西书画界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

后来,钟先生身体抱恙,几次在西安亮宝楼参加活动时,都坐着轮椅,但只要他到场,便常居于C位。这不仅是对他身体状况的照顾,更是对先生为文为人高尚品行的认可,是对他出版的书法书籍以及书法作品的高度赞誉。

我对书画作品满怀热爱,尤其钟情于钟明善先生的书法。在生活中,但凡遇到先生的佳作,便会想尽办法收藏。钟明善先生不仅是治学严谨的学者,更是拥有大智慧的学界泰斗。毫无疑问,《z中国书法史》必将奠定他在我国书坛的不朽历史地位,他的学术成就与艺术风范,也将如同璀璨星辰,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启迪着后世无数的书法爱好者与研究者。



作者:孝运

编辑:兰君子

法务顾问: 雷西萍(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

             毛家兴(陕西西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想说|敢说|会说|能说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商文化视点
“以文化人,以文启智。 用思考和启迪的视觉关注社会经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