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关于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公立医疗机构联盟接续采购的公告(二)》。公告中内含七个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17:00前。
本次采购联盟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代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及自愿参加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开展本次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采购工作。
根据七个意见稿,本次采购品种为神经介入类及外周介入类两大类医用耗材,其中,神经介入类耗材分成22个目录,被分配到四个采购文件中,外周介入类耗材分成45个目录,被分配到三个采购文件中。每个文件对应不同拟中选规则。
采购周期12个月。约定采购量根据医疗机构填报的需求量及约定采购量分配规则确定。各医疗机构中选产品实际采购量不低于同品种总采购量的80%。
一、采购基本信息
神经介入类耗材采购目录及最高有效申报价
外周介入类耗材采购目录及最高有效申报价
注:
1.【取栓导管】中单腔与双腔的比价系数为0.5:1
2.【机械血栓抽吸导管-负压】中手持式与机械式的比价系数为0.7:1
3.【腔静脉滤器回收套件】中单鞘与双鞘的比价系数为0.7:1
二、企业产品报价要求
申报企业要认真填写产品供应清单,并确保满足临床供应。供应清单原则上要包含注册证下所有规格型号。
同时投标规则。同企业不同品种在同一注册证的,企业应根据规格型号区分品种后进行分组投标。属于以下情况的,企业可同时投标。
申报价不得高于供应清单内该目录注册证任一规格型号现行有效且最低的省级平台挂网价、省级及以上集中带量采购和“三明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价。企业不如实报价获得中选资格的,经核实后取消中选资格并按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有关规定处理。(采购文件5、7中未有该要求)
各目录内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可同时投标、分别提交申报信息。拟中选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恶意申报的,经核实后取消拟中选资格。
三、拟中选规则
四、协议采购分配量
(一)各目录中选产品按中选排名顺序,分配采购协议量(详见下表)。
(二)各目录待分配采购量,原则上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从所有中选产品中自主选择分配,鼓励优先选择质优价宜的中选产品。
(三)备选产品无分配采购量,不参与待分配采购量分配,医疗机构完成中选产品协议量之后,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使用。(仅限神经介入类耗材)
五、其他要求
价格联动:采购周期内同一产品,若在省级及以上集中带量采购和“三明联盟”带量采购中产生新的低价,自其中选价格生效之日起(以正式公布中选结果日期计算),须在30天内主动申请价格联动,本次采购尚未执行的采购量,按新的中选价格执行。未进行价格联动的,按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有关规定处理。
未中选企业:各采购目录未中选企业若接受同组最低中选价,可在采购协议期结束前,申请在下一采购协议期获得中选企业资格。
申报企业在产品信息维护工作中申报的产品作为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产品供应清单,若中选,企业须按照该产品清单供应所有规格型号的产品,其采购价以中选价格确定。
河南公立医疗机构带量采购情况
去年3月初,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成立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对神经介入类和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开展为期1年的带量采购。采购产品包括22类神经介入耗材、67类外周介入耗材。共有108家生产企业参与。其中,国内企业70家,外资企业38家。通过三天的议价,共有76家企业拟中选,两类医用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平均降幅达53.6%。
3月底,发文开展第二批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采购,据采购目录显示,共计采购24类耗材,其中外周介入类耗材18种,神经介入类耗材6种。
4月中旬,发文执行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中选结果。采购周期自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
今年,5月1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文开展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耗材接续信息集中维护工作。
11月26日,发布《关于开展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耗材接续采购的公告(一)》,要求相关企业开展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产品申报和确认工作。
12月12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文公布两类医用耗材产品申报信息。医疗机构将根据产品申报信息进行相关采购数据填报。
根据已公布产品申报信息可以得出,本次神经介入类耗材申报企业共计82家,其中,微导管和第二层通路辅助支撑导管申报企业分别为46家。覆膜支架、瘤内扰流密网支架(含via微导管和wdc解脱器)、颅内狭窄扩张药物涂层支架仅有1家企业申报。
本次外周介入类耗材申报企业共计110家,其中,导引导丝:18系统申报企业数最多17家,有8个采购目录申报企业仅1家。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用耗材联盟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