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对话丨加密世界的理想、现实与未来

文摘   2024-12-19 17:50   上海  

在2024年12月18日,由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主办的线上直播对话栏目中,刘红林律师受邀与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秘书长、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同济大学组织仿真中心主任陆云波副教授两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技术乌托邦与黑暗:加密世界的理想、现实与未来”这一深刻话题。本文旨在整理和归纳嘉宾们的讨论内容,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直播回放

区块链的理想与现实

陆云波教授首先从区块链的初衷谈起。他指出,比特币的诞生背景正值2008年金融危机,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绕过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防止资产被贬值、窃取或稀释。比特币的创世区块甚至嵌入了当时的新闻标题,象征着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不信任与挑战。

陆教授进一步分析,区块链协议与传统的TCP/IP协议在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维度,以及技术性与人为性的维度。传统协议如TCP/IP是技术性的、必须遵守的规则,而区块链协议则试图在技术层面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创造一种数字自然法则,这在自然世界中尚未有过的创新。

刘红林律师对陆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并从比特币诞生的初衷出发,强调其在保障普通公民资产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他认为,比特币不仅是对哈耶克关于货币发行非国家化理论的践行,更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去中心化货币体系。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不仅限于货币发行,而是延伸到了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区块链被称为“制造信任的机器”,其不可篡改性和点对点资产转移的特性,使其在缺乏信任的场景中具有巨大价值。

刘律师还提到,区块链的Token激励机制能够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成本,减少交易中的信任障碍,从而促进更自由的合作。这一机制不仅改变了传统公司制的边界,也为下一代数字社会的协作组织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讨论的后半部分,陆教授引用了同事李博士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出现的技术逻辑。区块链并非仅仅是区块和链的简单组合,而是分布式系统和共识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分布式系统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发展,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任务时,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拜占庭容错(BFT)共识算法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在存在恶意节点的情况下,系统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这些分布式系统的理论应用于去中心化的场景,通过共识机制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对数据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达成共识。这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去中心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区块链的挑战与现实乱象

然而,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乱象,尤其是在Token经济和监管方面。尽管区块链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透明且可信的数字社会,但现实中却出现了许多偏离理想的现象。

陆教授指出,区块链技术伴随着Token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Token激励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协作成本,促进了自由合作,但也成为了操纵和欺诈的温床。许多项目通过发行Token吸引投资,但实际上背后却隐藏着大量的操纵和诈骗行为。这类现象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导致区块链技术的声誉受损。

陆教授认为,Token的存在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Token的设计和监管缺失。Token如果设计合理,具备实际的功能和价值,能够促进区块链生态的健康发展;但如果只是作为投机工具,缺乏实质性的应用,就会演变成类似“刮刮乐”的形式,吸引大量投机者而非实际用户。

刘红林律师指出,当前,全球各国对于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监管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许多项目在法律边缘徘徊。区块链项目虽然宣称去中心化,但实际上仍然需要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如果项目面向特定国家或地区提供服务,就必须符合该地的监管要求。此外,Token的发行和交易也面临法律风险。许多Token项目声称自己是功能型或实用型Token,避免被归类为证券,但实际上这些Token往往具备类似证券的属性,如收益分红、价值增值等。这种模糊的界定使得项目在法律上存在不确定性,一旦被监管机构查处,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刘红林律师特别分享了关于加密资产挖矿方面的见解。他指出,中国在加密资产挖矿方面应考虑适度放开,尤其是在生产端和资管端。通过与央企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合作,推动加密资产挖矿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同时,通过合规的交易所和加密基金,确保资产的安全和透明,促进加密资产在国际市场中的应用和价值储存。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经济优势,正在积极发展加密资产交易所和资管业务。香港的政策调整不仅是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为了在全球加密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他指出,中国香港的加密挖矿政策可能会在确保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逐步放开,促进区域内加密产业的发展。

真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

真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刘红林律师指出,尽管RWA具有巨大的潜力,但许多项目在实际操作中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通过营销和PR手段来吸引投资,而真正具备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项目还较少。要实现RWA的真正价值,必须在技术和法律上进行深入探索,确保资产的真实、透明和可验证,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防范欺诈和操纵行为。

他进一步解释,真实资产的代币化可以提升其流动性和透明度,但目前许多项目缺乏实质性的应用,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和营销层面。要推动RWA的发展,需要结合传统金融的尽职调查和法律合规,确保代币化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去中心化与治理的冲突

区块链技术强调社区治理和透明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治理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机制。许多项目背后隐藏着强大的操盘团队,他们通过控制Token发行和市场操纵,牟取私利,而社区成员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治理。

陆教授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技术和制度上进行双重改进。技术上,需要开发更加透明和可审计的治理机制,确保社区能够有效参与决策并监督项目进展。制度上,则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明确各方的权责,减少操纵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去中心化与治理之间往往存在冲突。以太坊的EIP-1559协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虽然技术上提升了交易效率,但涉及到交易手续费的分配和治理规则,实际上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决策过程。

陆教授指出,去中心化并非绝对,任何区块链项目在其生命周期中都会在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之间寻求平衡。治理结构、利益分配和决策机制等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去中心化程度。因此,如何设计出既能保持去中心化,又能有效治理的机制,是区块链项目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望未来,区块链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其初衷,真正构建一个去中心化、信任无处不在的数字社会。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克服诸多技术和制度上的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共识算法,提升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效率,同时在法律和监管层面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块链与AI的结合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陆教授提出,区块链技术为AI的去中心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AI模型和算法可以在一个透明且不可篡改的环境中运行,增强了A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AI可以优化区块链的共识算法,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扩展性,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然而,这种结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隐私保护、计算资源消耗和算法透明度等。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AI和区块链的协同效应,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结语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从最初的去中心化理念,到如今面临的监管滞后和市场乱象,区块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区块链有望实现其技术乌托邦的理想,构建一个更加可信和高效的数字社会。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在技术、法律和社会治理的多重协同下,区块链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再次感谢杨光秘书长、陆云波教授和刘红林律师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朋友们的关注。希望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能够继续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共同推动这一革命性技术的进步与成熟。

/ END.
推荐阅读:
1. 曼昆解读 | 香港公布稳定币法案:迈向数字资产监管的重要一步
2. 曼昆Web3研究:读懂以太坊基金会2024报告,迎接特朗普时代合规挑战

*欢迎更多Web3从业者投稿、爆料。如需转载及法律咨询,请添加客服:mankunlawyer。

本文作者

关于曼昆

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深耕Web3.0区块链法律服务 服务领域:虚拟/加密货币纠纷、刑事辩护、NFT数字藏品、银行卡解冻、刑事合规、加密基金/项目投融资、企业法律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