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交的本质:第6期(总17期)“理解中国:启发读书会”精彩回顾

文摘   2024-11-21 21:52   云南  

2024年11月18日上午8:30,本学期第6期(总17期)“理解中国:启发读书会”在新闻学院325室如期举行。本期共读的书目为《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本次读书会由任书萱同学主讲,与会同学结合实际情况,一起分析探讨了数字社交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书目介绍

《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深入探讨了数字时代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数字社交如何重构个体与自我、家庭、朋友、工作以及生活的关系。书中不仅揭示了数字社交的深层逻辑和机理,还提出了对数字社交影响的独到见解,为理解数字时代的社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文笔清晰深刻,富有洞见,是了解数字社交影响的必读之作。



主讲人分享


主讲人任书萱同学从数字社交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出发,围绕数字社交如何改变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指出,数字社交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还影响了我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理解数字社交的本质,对于我们如何在数字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她通过对关系与自我、自我与心灵、媒介与交流的分析与评定,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见解。

(1)关系与自我
人生活在社会里,也生活在自我里,人始终面对两重关系:一重是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另一重是与自己内心的关系。社会化的过程是以关系为前提的。关系属性对个体角色的界定形塑了个体对自我认知的前提,互动则实践了运用角色框架进行自我认知的过程。数字社会重构关系正是对关系属性的技术性和社会性拓展,是对关系属性的重新理解与界定。

(2)自我与心灵
个体又如何基于关系和关系里的自我,构建对社会的认知。社会学更倾向于将自我与心灵理解为个体在面向自我、面向他人和社会的一体两面。自我被理解为对汇聚的关系的消化或对汇聚的社会文化和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是面向自身的自我。心灵则是自我对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认知的外化,是面向社会文化和规则的态度。

(3)媒介与交流
数字传播时代,让个体有了与他人和社会直接交流的通道,让交流回归交流,不是单向的传播,让个体获得了主动性和自主性。任何关系都可以汇聚,赋予了个体建构同质性的机会,同时还有不可避免的异质性。

任书萱同学也对数字社交在家庭、朋友、工作和生活关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她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叙述了数字社交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和社交网络。针对数字社交带来的挑战,她指出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利用数字社交,以优化我们的社交环境。



主讲同学分享后,在场的各位同学也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所见所闻分享了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数字社交在家庭、朋友、工作和生活关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叙述了数字社交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和社交网络。针对数字社交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利用数字社交,以优化我们的社交环境。




图片丨陈慧桐

文字丨宫雅韬

排版丨陈丹

审核丨祁志慧

2024-365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