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江平在《中国中医药报》刊发署名文章: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文摘   2024-09-26 11:19   江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9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理论版发表都昌县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江平署名文章《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全文如下:

(《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9月25日)


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县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  江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为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鄱阳湖畔的江西省都昌县辖鄱阳湖三分之一以上的水域面积,是一个有着82万人口的湖区大县,2023年跻身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都昌县卫生健康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行动”总体部署,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书写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以改革强创新,始终意志如铁,一以贯之

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


都昌县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与“中医药强县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等卫生健康重点任务结合推进,健全服务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队伍,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组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创新“联盟+共享”中医医疗新举措,由县中医院牵头,联合县妇幼保健院及10个乡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乡镇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和中医馆,在人才、技术、诊断、设备、信息化等方面资源共享、密切合作,实现县域医疗服务“共建、共享、共赢”。2023年,都昌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2024年3月,都昌县中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类医院。都昌县搭建县乡村三级中医就医平台,加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在县中医院建设中医康复大楼、肿瘤大楼,在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新建集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中医诊疗设备于一体的国医堂,使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有效扩容。投资1.248亿元建设了4个乡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24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建成中医馆。投入1740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扩建,打造22个中医阁,逐步改善村卫生室中医诊疗环境,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筑牢中医服务基础。

二是建强中医药事业“人才库”。实行编制“备案制”,有计划地实施农村订单免费医学(中医学)培养计划,支持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成立基层中医药培训基地,县中医院设立基层指导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专家指导组,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明确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团队。引进省内外名老中医,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专家“坐诊带教”,发挥中医药名医工作室引领和辐射作用。组建下乡定点巡诊专家团队,县中医院组建了17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团队,并安排中医专家团队到乡镇卫生院定期坐诊。

三是实施中医药文化普及提升行动。为深入挖掘杏林文化,发挥中医精神,启动“杏林驿站”建设,将“杏林驿站”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一谋划部署,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畅通为民服务渠道。目前都昌县已经建成蔡岭镇华山村卫生室和多宝乡洛阳村卫生室两家“杏林驿站”,在建的还有5家。在“药王谷”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组织中医药爱好者开展大型户外采药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暨中医药流动服务夜市,普及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以改革促安全,始终初心如炬,一刻不停

履行重点领域监管责任


全力做好中医药安全监管,保证药材质量安全,既是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任务,又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实事。都昌县将坚持把保安全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强化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坚决守住中医药药材安全底线。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加强对中药材集中采购、建设智能煎药房,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对重点环节的精准施治、靶向发力,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果。

二是深化中医药监管全过程改革。都昌县持续强化严的基调,提升中医药药材监管能力,切实以信息化引领中医药药材监管现代化。

三是全方位引导群众自主选择中医药诊疗。都昌县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群众使用中医药诊疗的经济负担。对小儿推拿等项目特许服务实行价格备案管理,将中医药优势突出、临床路径固定、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的病种,纳入单病种管理。

四是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的监管。都昌县推动中医药安全监管责任贯通联动落实。加强中医药药材质量管理,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监管,以持续拧紧的责任链筑牢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安全屏障。


以改革促发展,始终进取如潮,一往无前

激发中医药产业潜能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能够更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

都昌县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发展,提高中药材供应能力,构建中药材种植产业集群,全力助推中医药产业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年产量5000吨,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5000万元。药材达十余种,建成以中药材百合、菊花、芍药、黄栀子为主的观赏基地3500亩。都昌县延长“产业链”,县域中医药医疗潜力得以释放。打破原有中医药产业发展壁垒,积极推行中医药“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模式,做大中医药产业集群。

一是多样化规模种植。从过去以枳壳、山栀子为主的单一式种植到如今集蔓荆子、百合、天门冬等十多种药材为一体的多样化培育模式,打造“蔓荆子”特色品牌,建成南峰镇智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药王谷、鄱湖百合园、奉真堂等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是精细化规划管理。加大对嘉博生物、博雅生物、庐山百草堂、庐山制药厂等7家中药材企业扶持力度,指导中药材企业精细化管理。药企快速发展,一半以上的药企已实现从卖“单一产品”向卖“品牌产品”的转变。

三是多元化融合发展。主动与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在药王谷规模化种植中草药,并就“蔓荆子规范化种植”达成合作协议,实施合作共建,全力打造集研、学、游、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


以改革惠民生,始终坚定如磐,一心一意

践行中医药为民理念


群众呼声就是努力方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基层中医药改革就应该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都昌县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民心为镜、以民意为尺、以民情为秤,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优化提升便民利民服务,着力办好中医药为民的“关键小事”,切实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中医药改革发展成效。

一是建成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通过中医药改革“一盘棋”,建立县、乡(镇)、村(社区)医疗机构协同、中医处方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服务新模式,不断强化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全县中医药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完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药饮片柜、煎药机等中医诊疗设备和350种以上中药饮片,积极开展中药熏蒸、牵引、理疗、针灸、推拿、康复等特色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结合业务工作,开展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膏药贴敷、中药熏蒸、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技术疗法,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

三是常态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基层卫生院根据居民健康体检情况,扎实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服务。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建档立卡,体质辨识率服务率达65%,并根据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对辖县内0—36个月儿童进行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同时建档立卡,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制剂调剂使用管理,着力解决老年患者对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的问题。协调推进在全省智医系统中增加药品追溯模块功能,推动“智医系统”真正惠及百姓、便捷监管。

四是探索“医养、康养、药养”新模式。都昌县在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中融入中医药疗法,提供康复、护理等医养服务,打造“医卫融合+康养一体”品牌。开展体验“三伏贴”、药浴、药饮(中医药代茶饮)、药膳等康养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改革谱新篇,奋进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上,都昌县卫生健康委将永葆“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积极有为,善作善为,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县中医药工作的强大力量,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都昌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微信公众号

九江市卫健委

官方网站

九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九江市卫健委
九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