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绿 村庄美 产业旺——宁夏隆德县水土保持工作见闻

文摘   2024-10-26 15:22   宁夏  





蓝天白云飘逸,碧水清波荡漾,梯田五彩斑斓……六盘山脚下,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一派舒展的乡村生态风光。

  

在水利部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中,隆德县被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近年来,隆德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建设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生态保障。



高标准梯田让丰收有底气



“现在地块又平又大,可以全程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地越来越省力。”在杨河乡,农民一边高兴地收割着茁壮的玉米,一边夸赞着提标改造后的梯田。

  

杨河乡玉皇岔村党支部副书记咸富强坦言:“今年高温干旱,高标准梯田帮了大忙,产量得到了保障。2023年玉米亩产1000斤,今年每亩产量增加300多斤。”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地处土石山区向黄土丘陵区过渡带,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差。自上世纪80年代起,面对“十年九旱”,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严酷现实,隆德县坚持将梯田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梁峁乔灌戴帽,山坡梯田缠腰,埂坎牧草锁边,沟道库坝林带穿靴”的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

  

隆德县水土保持站工作人员介绍,当地通过大面积实施宜机化改造,对梯田进行提升,突出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配套工程措施,使“带子田”变成了“宽幅田”,“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无路田”变成了“农机田”,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据统计,40年来,隆德县共兴修水平梯田55.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983年的22%提高到2023年的83.06%。



产业融合,生态建设蹚新路



隆德县在探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注重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与产业开发培育,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政府推动和市场参与,以及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兴农结合起来,形成了集防洪、灌溉、农村饮水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体系和布局合理、流域相连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显著促进了群众发展致富增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至2023年底,隆德县水土流失面积由最高时的850平方公里下降到了14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1980年的33%增加到88.64%;建成淤地坝220座、各类小型水保拦蓄工程1.2万处(座)。当地群众依此发展瓜菜、药材等特色产业。目前,隆德县水土保持助力发展瓜果蔬菜、药材、小杂粮等绿色产业基地面积达29.6万亩,带动旅游年均综合收益超3.4亿元。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流域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以前环境脏乱差,哪有心思出来转?现在,政府整治力度大,环境好了,每天出来看看景、透透气,心里舒畅。”张桂莲和老伴儿马自成每天锻炼的地点就在离家不远的清流河水利风景区。

  

隆德县清流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景区2013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依托清流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发展起来的水土保持型国家水利风景区。目前,景区林草覆盖率为9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96%,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清流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安全、生态、效益和景观为核心,以水源保护、河道整治、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开发培育为抓手,将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开发培育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推动和市场参与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兴农结合,建成集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科普宣传、试验示范和服务城市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

  

经过持续治理,昔日垃圾污水满地、荒沟烂滩遍布、荒山秃岭随处可见的清流河小流域焕发出新生机,清流河流水潺潺,两岸绿草如茵,成了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一系列举措、一项项工程、一次次治理,德隆县荒山旱塬逐步变为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逐年好转,生态产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如今,生态环境优化、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双赢局面已成为隆德县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来源|中国水利报

宁夏水利厅
感谢您关注宁夏水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