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金砖峰会之后,中印领导人在G20峰会再次会面。印度是否已从美印“蜜月期”转投向中国的怀抱?德媒指出,对于德国而言,中印关系的迅速升温可能并非理想的局面。《南德意志报》的相关报道编译如下: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美关系专家肯尼迪(Scott Kennedy)分析称,自2023年以来,中国掀起了一场强有力的“魅力攻势”,而面对可能到来的“特朗普2.0时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灵活应对显得尤为重要。肯尼迪指出,如果特朗普政府再次上台并对中国实施明确打压,北京可能会在谈判中采取更具承诺性的策略。
几个月来,中印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在本届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实现了短时间内的第二次会晤。对于全球北方国家尤其是德国来说,中印关系的回暖可能带来巨大冲击。两国如果成功化解持续五年的分歧并相互开放市场,将极大地影响全球经济格局,而欧洲国家可能因此被边缘化。
▲图源:Partha Sarkar/IMAGO/Xinhua
10月22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莫迪与习近平进行了疫情以来的首次会谈。中国高级官员对《印度快报》透露称,两位领导人“化学反应良好”,并且有着“发自内心”的交流。
尽管印度曾掀起过针对中国的“脱钩”运动,包括禁止TikTok在内的多款中国应用并提倡民族主义,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却从未真正消退。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截至2024财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
这种贸易关系的深化还体现在能源领域。过去三年,中印两国成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买家。欧洲制裁俄罗斯后,大量能源出口转向亚洲,这让中印两国从中获益匪浅。此外,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因在欧美遭遇高额关税,逐渐以低价销往亚洲市场,进一步挤压了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
▲图源:Alexander Zemlianichenko/AFP
亚洲地区尚未表现出建立类似贸易壁垒的倾向。肯尼迪指出:“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是汽车消费国,通过发展电动汽车行业推动脱碳进程。”尽管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存有不满,但同时也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这种趋势在多个行业中有所体现。目前,中国智能手机早已占据印度市场的主导地位,倘若中国汽车也能顺利进入印度市场,那么市场格局将可能发生巨大改变。对于欧洲和美国的制造商而言,由于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中国同行,他们几乎无法在这个高度价格敏感且收入普遍较低的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图源:Shutterstock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总数即将突破30亿,占全球人口的绝大多数。亚洲地区整体居住着全球大部分人口。除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之外,今年金砖国家还新增了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和阿联酋。在这些联盟的推动下,中印或许能够绕过许多国家所强调的“德国式道德辩论”和对可持续性的严格要求。
《印度快报》指出,中国官员认为,中印之间的“误解”是“外部力量”造成的,而冲突的矛头则指向了英美西方国家。中国官员还表示,印度与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人工智能和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我们必须彼此支持,”一位中国官员强调。
(欧洲时报德国版晓梦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点亮“收藏”“点赞”“再看”三连~11月万事如意!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