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之间”织就人才“锦绣图”
郎溪县城区全景。
郎溪县县域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9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44074人。是中国绿茶之乡、江南水韵之城,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郎溪是便行便捷便利的聚力之地。位于长三角区域地理中心,皖苏浙“三省通衢”,两小时内通达上海、合肥、南京、杭州四大都市,芜申运河定埠港开通了安徽省首个县级集装箱航线,被誉为“通江达海绿色生态皖东南第一港”。
郎溪是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地。有50万亩良田、27万亩水域和10万亩茶园,森林覆盖率达35.36%,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83.6%。有五朝贡茶瑞草魁、尊品黄茶“郎溪黄魁”,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被评为全国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十大休闲小城、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
郎溪是创业创造创新的活力之地。突出“工业强县”的首要地位,1+2+2主导产业体量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成立长三角区域发展郎溪研究院,建成省企业技术中心、省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38家省级科研机构。连续2年被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评为全省县域综合实力30强。
郎溪是共建共享共赢的潜力之地。作为安徽东南门户,是长三角城市群、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苏皖合作示范区的主阵地,“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的主战场。
纺织小镇,声名远扬。从单纯纺织到印花,再到生产床上用品、车用面料等领域,郎溪县十字镇已成为纺织产业集聚地,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小镇”。当前,十字园区内有71户在产纺织企业,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多达14户,总产值高达45.6亿元,已初步形成“织造-染色-后整理-成品”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郎溪县积极响应“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战略部署,全力建设与纺织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扎实做好高质量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为纺织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走进郎溪县经济开发区十字园区的万方织染,机器声轰鸣不绝,工人们忙碌且有序地进行生产,整个车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安徽万方织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省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张绍华在车间内穿梭往返为员工给予精准的技术指导,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最优状态。
“感谢郎溪的人才政策,使企业研发中心能够招揽到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融入,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还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思维与灵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出了多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备受赞誉,还成功进军了国际市场。”张绍华这样说道。
张绍华带领企业技术团队成员试制新产品。
安徽万方织染有限公司是园区内的一家专注于化纤布、化纤丝研发、印染生产、销售的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致力于纺织新技术的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先后斩获专利6项,转化成果2000余万元。
“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更多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张绍华表示。
近年来,郎溪县围绕全县纺织产业链、创新链、科技链精心布局,构建人才链。通过深度挖掘县内重点纺织企业人才需求,开辟“助企兴产”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靶向发力”归集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同时借助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多种形式、多条途径,精准引进企业急需人才。截至目前,郎溪县累计引进的高层次纺织人才已达223位,为县内重点纺织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多亏了科技小院,让企业能直面大学,还有很多实习学生来。”走进安徽金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片忙碌,企业负责人王波正在查看产品情况。他表示,以往企业在寻求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时,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现在有了科技小院,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王波所说的“科技小院”,正是去年在郎溪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和安徽农业大学揭牌成立的全国首个“纺织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成立为金弘润等纺织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合作桥梁。通过科技小院这一平台,企业能够直接与高校的专家和研究团队进行对接,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
“科技小院还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实习学生。这些来自高校纺织、材料等相关专业的优秀学子,通过在小院内的实习实训,不仅加深了对纺织产业的理解和认识,还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王波表示,这些实习学生不仅解决了企业短期内的用工需求,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2024年,金弘润还通过科技小院与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达成深度合作,共同申报了省级硕士后科研工作站,4名安农大硕士研究生被派驻进入企业开展科学研发工作,现已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个。
王波与科技小院入驻人才开展技术研究。
“郎溪真是个好地方!”这是外籍人才默罕默德・伊斯迈尔在郎溪创业7年的肺腑之言,那份真切与诚挚溢于言表。他作为郎溪县引进的纺织人才,对此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
默罕默德・伊斯迈尔与客户对接。
“友谊纺织企业成立以来,面临诸多问题,政府积极帮我们协调,解决难题。”默罕默德・伊斯迈尔深情回顾了友谊纺织在郎溪的发展历程。从初期开展市场调研时的迷茫与摸索,到选址建厂时的繁琐与艰辛,再到后期招聘员工时的急切与期待,以及企业人员技术培训,每一步都凝聚着郎溪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辛勤付出。
“我喜欢郎溪,郎溪的茶叶是我的最爱,这里有好多我的朋友,这是我的工厂,工厂取名友谊纺织,代表了我们和中国、和安徽友谊长存。”默罕默德・伊斯迈尔说道,“人才政策和便利交通也是我来郎溪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一个人的逐梦之旅,到一群人的追光之路,越来越多像默罕默德・伊斯迈尔这样的人才来到郎溪,扎根于此。留住人才,服务是关键。郎溪县立足人才兴县、人才强企,充分发挥人才稳链助企作用,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创新创业热土。今年以来,郎溪县已在住房、创业、就业等多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撑,累计兑现人才奖补资金870余万元,通过真金白银集聚高端人才、真正打造平台、留住纺织人才。
点击本文左下方合集““宣”择我 “城”就你”,可查看往期作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