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是懒
而是抑郁了
你有没有发现,你有一些连自己也解释不了的行为模式:
“不想上班,不想出门,只想躺着。” “家里地上好多垃圾,但是觉得无所谓。”
其实,这些看似懒惰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抑郁在悄悄靠近。长期的压抑、负面情绪过度,会极大地消耗人的心理能量,导致 无力感。当身体无法承受情绪,抑郁开始躯体化。
那什么是抑郁症呢?你是否也处在抑郁的痛苦中呢?现在告 诉你什么是抑郁症,如何摆脱抑郁,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 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运 动性激越,严重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 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抑郁障碍的典型病程为发作性病程,但临床上有 20%~30% 的 抑郁障碍为慢性病程,这个类型会带来更多的医疗问题,且长期 预后更差。抑郁症(MDD)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单次 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发作期存在显著的情感、 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1. 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抑郁 症可以使人变得沉默寡言、食欲 不振;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使有 些患者感到饥饿、暴饮暴食,通 过味觉的补充来抚慰内心的消极 情绪。
2.睡眠过多或失眠:有些抑郁症 患者会时常打盹,过度睡眠是他 们逃离现实中消极情绪的一种方 式,而这种作息紊乱会使患者总 是感到疲惫;另一些患者则表现 为焦躁不安、睡眠中断甚至失眠。抑郁引起睡眠不好,睡不好又加重抑郁,恶性循环。
3. 常因琐事发火:如果你感到自己近来脾气暴躁或喋喋不休, 那些以往不在乎的琐事都使你火冒三丈,这或许就是由于抑郁症 影响了正常的激素波动。
4. 无法集中精力:经常忘记工作的截止日期或者去接孩子的具 体时间?人们遭受抑郁症时,大脑可能一片模糊,影响工作、记 忆以及决策能力。
5. 丧失兴趣:或许你曾经喜爱和同事们一起玩,但最近几周内, 那些曾经让你兴致勃勃的活动现在却索然无味。抑郁症剥夺了人 们从以往经历中寻求欢愉的能力,这将会导致恶性循环。
6. 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当人们反复想到自己不够优秀、不重要 等,会更倾向于寻求某些方式来证明这些消极的想法,这也会使 得抑郁症患者面临更多风险。
7. 感到想死: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总是在脑海中萦绕,冥 思苦想各种寻求死亡的方式。假如你每天都在经历这些,或者最 近两周内每天都有类似的想法,要及时寻求帮助,即使你没感觉 有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8. 惊慌失措或焦虑不安:常常感到无法抗拒的恐惧感,也可能 是抑郁症。它是一种持续的、不能控制的惊恐,通常还伴随着一 些身体上的不适,如心率过快、大汗淋漓,以及睡眠问题。
9. 精疲力尽:抑郁症还可能使人们变得拖沓和疲惫而不能处理 日常工作。日复一日,患者会感到精疲力尽,甚至起床和洗澡都变得困难。假如总是感到疲劳,并且这种疲劳已经影响到了日常 生活,要及时就医。
10. 无法解释的疼痛和不适:抑郁症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机体, 比如表现为头痛、胃病、颈部和背部疼痛,甚至恶心
01 抑郁不丢人,你并非孤身一人
据《2022 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高达 9500 万,这就意味着每 14 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正与抑郁作斗争。而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22 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焦 虑风险检出率高达 15.8%,约每 6 个人中就有一人体验着焦虑情 绪。
02 如果出现抑郁的症状,该如何应对?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最好的防治抑郁症的手段。跟朋友一起 走走路、散散步、游游泳、打打球,都很好。
2.保持平衡: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保持平衡很重要。凡事别太 较真。
3. 要感恩: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有一颗感恩的心
4. 别逼自己:不要急于在短时间内做出重大决定,别太逼自己。
5. 不要负能量:及时调整和管理自己的压力,负能量的压力可能 会导致或加重抑郁症。
6. 少吃垃圾食物:饮食健康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垃圾食物会 带来垃圾心情。比如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
7. 吃点粗粮:医生建议有轻度抑郁的人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B 的食物,像粗粮、鱼等。食疗大概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了。
8. 远离“三毒” :少喝酒(如果已经患抑郁症了,坚决戒酒), 不吸烟,不吸毒。
9. 睡好觉: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武器。
10. 多倾诉:多跟家人、朋友联系、聊天,别把事情都憋在心里, 要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11. 多参与: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和组织,远离孤独;如 果曾经封闭和孤独,一定要重新和亲友及社团恢复联系。
12. 药物治疗:如果已确诊抑郁症,要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 一鼓作气治愈为止。有些中重度的抑郁症,仅靠调节情绪是无法 痊愈的。
切记,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得了这种病,不要歧视他,鼓励他去看 医生,以便得到科学的建议和及时的治疗。
编辑:谢春瑶
审核:万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