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杭州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大规模兴修水利,使农业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工业方面,通过接管、改造和新建,初步形成杭州国有工业基础,新安江水电站、杭州半山电厂、杭州重型机械厂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投产,为杭州重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三化”共振,相继推进“工业兴市”、建设“两港三区”、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十大经济”等重大举措,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更趋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三次产业比例为56.1:14.9:29.0,呈现“一、三、二”格局,属于典型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由“一三二”转变成“二一三”型,
进入新世纪以后,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比重迅速上升。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1949年提高13.4和41.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4.4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产品供给单一。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3.38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序幕,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1978年至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8.6亿元提升到384亿元,增长了43.7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农业生产能力继续提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工业以手工业为主,194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0.34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在机械电子、纺织丝绸、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主导产业的带动下,杭州工业快速发展,199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200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通过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来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2022年进一步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产业发展步入由“链”到“圈”的发展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的服务业主要以生活性服务为主,门类少、规模小,1949年服务业增加值仅0.74亿元。改革开放以后,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增加值由1978年的5.1亿元起步,快速提升,1992年超过百亿元,2004年超过千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加快构建“两地四中心”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体系,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稳步推进,“电子商务之都”“快递之都”享誉海内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深入把握新一轮信息革命趋势,从打造“天堂硅谷”到建设“一号工程”,全面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
供稿:综合统计处
制图: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