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是“顺心”还是“添堵”

文摘   2024-06-29 06:00   陕西  

生活中,我们有时明知道正确答案,也知道该怎么做,可是在情绪面前,在爱的人面前,仍忍不住发一遍牢骚,发泄一下不满,以求身边人给予理解和安慰。接话的人,如果顺着说,就让人顺心;如果顶着说,那可真是添堵了。
夫妻之间

比如我回家后,给丈夫唠叨:“某某简直太可笑了,居然那样说我”,丈夫如果说:“谁让你跟她说的,你若是早对她闭嘴,不就没这档子事了”。惹得我更生气了。如果他说:“那种人和你就不是一个层次,她的认知太肤浅,也许是你太优秀了,她嫉妒你吧……”这话听着让人多么舒心。

假如你对丈夫说:“那人好讨厌啊,怎么那样对我!”丈夫如果能用“那可真过分”来共鸣,或者鼓励你:“你一点儿都没错,别被她影响心情”,那该有多好。这是每个妻子都盼的标准答案。可是有时候丈夫会说:“可能你也有问题”。你瞬间就后悔和他沟通这件事情了,甚至会觉得对牛弹琴。
如果丈夫回来说:“又加班,又被批评,领导真可恶”,你接一句:“就是,上班跟上坟一样”,或者说“如果不舒心,辞职不干了,咱不受那气!”先生瞬间觉得被理解,心中憋的火就消了一半。第二天他仍旧会按时上班,绝不会任性辞职。因为他自己会权衡利弊,也深知养家糊口的责任,他只是在累的时候,需要爱人的体贴罢了。

朋友之间

有一年去乡下聚会,夏令聚会21天,那时教会都没有空调。晚上热得睡不着,蚊子咬得夜难眠。当我和一个朋友吐槽时,他批评我:“你小时候不也是在乡下长大的吗?去城里几天,就真以为自己是土豆变薯条了。”那一瞬间,我气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如果他能说:“你真是受苦了,上帝纪念你”。该是多么安慰人啊!

遇到同类情况,一个农村的老牧者就说:“人就是这样,由苦到甜容易适应,由甜到苦就难了,在城里生活惯了,就是不太习惯农村的环境,很正常”。这是多么善解人意啊!虽然我还继续忍受着被蚊子咬,但已经开心多了。

对孩子的情绪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回来,被老师在校挖苦羞辱,孩子在家咆哮:“我要杀了某某某!”家长如果说:“他就是太过分了”,孩子情绪立即就有所释放,他发泄完就好了,也绝对不会真的去杀人。可是通常情况下,家长都是:“老师能骂你,自然有他的道理,你肯定表现不好!”孩子简直要被气炸,觉得没有一个人理解他,连父母都和老师一伙了。

还有一种情况,女孩被有些男生盯上,无知的家长会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肯定不省心。”问题是,不一定因为孩子是“有缝的蛋”,而是因为那品行恶劣的男生是“苍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

其实很多时候,发泄的人,只是需要一颗同理心,需要一句共鸣。并不见得会去报复或者付诸行动。身边倾听的人,顺着说,只是治愈情绪的一剂药。

从小到大,我给母亲诉说任何事情,母亲从未说过我一句不好,总是体谅我的心情。我也并未因此蛮不讲理,更未曾去做任何出格的事。只是在那个成长的岁月,母亲百般呵护着站在我这一边,让我倍感温暖。忽然发现,我妈是个心理大师。一生务农的母亲,绝不次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师。

因此,顺着说,也是一种智慧的安慰。

论这一点,我不如我妈。

已经20岁的大女儿有一次和我诉说一件事情,我就分析她的错误,指出她应该如何如她跟我喊:“道理我都明白,现在就是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情。你只知道批评我,怎么一点都不向着我。呜呜……”后来我继续说着“为了她好”的时候,她就挂了电话,压根不想听了。于是我反思,在情绪面前,最不需要的是说教。这也是我要不断努力改进的地方。孩子如果问:“那我该怎么办?”我们再指正她,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还是先顺着说,让她先平复下来。对后面的沟通,要好多。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 15:1 )

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 15:23 )

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在情绪面前,还是先顾及情绪,别急于纠正认知。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人,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情绪垃圾桶而已,也只将心爱的人当作情绪垃圾桶。因此,一开口,就让他(她)顺心,别总给心添堵。
顺着说,是一种真诚的安慰,也是一剂疏导的良药。

邢味隽语
心灵家园,谈信仰,悟人生,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