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齐博珍宝里的“蛇”

旅行   2025-01-30 09:04   山东  

在浩如烟海的文物宝藏中,蛇纹样独居风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便是“蟠虺纹”。虺,《说文》曰:“注鸣者。《诗》曰:‘胡为虺蜥。’从虫兀声。”可见虺为一种山林之虫,但虺具体外形特征较为模糊。《韩非子•说林》记载:“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这段记载表明虺应是首尾皆有口的小虫。以上文献的梳理,我们基本明晰虺的主要特点为山林之虫,首尾有口的小蛇。据此,蟠虺纹应为环绕、屈曲的首尾皆有口的小蛇,构成几何图案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齐博珍宝上的“蟠虺纹”。




高足鼎





高足鼎


战国

口径12、通高27厘米

齐文化博物院藏


此件青铜鼎主要纹饰便是蟠虺纹。盖顶中央在谷纹地上饰涡旋纹及一周綯索纹,其外侧饰两周蟠虺纹带。器身腹部有一周凸弦纹,纹饰之下饰有一周蟠虺纹带。













青铜提梁壶





青铜提梁壶


战国

口径10、高29厘米

齐文化博物院藏


此件青铜提梁壶的器身颈、腹部分别饰一周和两周细密的宽蟠虺纹地谷纹带。











《述异记》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蟠虺纹,中国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其形态多变,以盘曲蜿蜒的蛇形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精致的几何图形和繁复的线条,象征着力量、智慧与神秘。在古代,人们相信蛇具有通灵的能力,能够沟通天地,因此蟠虺纹也被赋予了辟邪祈福的寓意。

蟠虺纹不仅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模仿,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细节,皆承载着厚重的时代记忆和工匠们的卓绝智慧。

CULTURAL



END


齐文化博物院
齐文化、蹴鞠文化对外传播,文物的展览陈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