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兄妹当然不可以,处成了兄妹也没戏。
同样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同样在朝夕相对中用情愈深,同样需要突破藩篱获得认可,为什么罗慎远成功了,风光迎娶罗宜宁,而孟宴臣却失败了,远走他乡孤独漂泊?因为每一种情感都存在着边界,隔离着类同但并不相连的世界,所以不是越过边界就一定能抵达彼岸。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且以《锦绣安宁》的罗慎远、《我的人间烟火》的孟宴臣为例,聊聊如何区分爱情与亲情两者的逻辑,以防跑偏。
爱情的产生基于多种因素,生物学角度我们要相信基因选择,生物的本性替我们做了第一轮筛选,所谓“一见钟情”并非空穴来风;心理学角度,神秘感带来吸引力,相似性增加依恋度;社会学角度上,对齐“三观”颗粒度,打通“交流”底层逻辑,建立“共同生活”矩阵,方能形成“爱情”闭环。以上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推演,爱情都必须经过双向选择,如同地球与月亮相互吸引,才能形成稳定的地月系统,爱情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缔约”系统。罗慎远,背负原罪出生的庶子,在罗家不能说是没有地位吧,只能说是还不如没有。他这一生啊,过得如履薄冰!好在生命中终于出现了一艘破冰船,那个名义上的妹妹罗宜宁。罗宜宁虽然比哥哥强一点,有祖母庇佑和继母呵护,然而身上背负的却并不比哥哥少。金风玉露一相逢,不如一起复仇?两人在抱团取暖的过程中,罗慎远的冷静和坚韧吸引了罗宜宁,罗宜宁的坚强和独立也让罗慎远感到敬佩。双向吸引已经具备,只差临门一脚。随着罗慎远认祖归宗,罗宜宁郡主归位,最后的隔阂消失,男主勇敢追爱,女主斩断尘缘,一波双向救赎的爱情HE完成!撒花!所以其实两人的爱情并不是跨越“边界”,而是水到渠成。说土一点,他们是并肩战斗中诞生的“革命爱情”,说文一点,他们是阴影下纠缠向阳的藤和蔓,说哲一点,他们是读懂爱情的同心人。经纬相连织为锦,丝丝相连绣成缎,这样的爱情才得安宁。
亲情是一种基于血缘或长期共同生活关系而形成的感情。它的特点在于长期性,包容性和传承性。长期性是指它不会因为距离和时间而改变,只听说过“异地恋”没听说过“异地亲”吧;包容性表示对亲人的爱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子不嫌母丑,但挑媳妇一定要好看的对吧;传承性从生物角度来说亲属是天然的家族成员,婚姻则是一种社契锲约。所以,长期以来不求回报的关怀和呵护是亲情的标志,而不是爱情,搞错就会落得孟宴臣的下场。孟宴臣一直生活在控制狂母亲的压制和束缚之下,是许沁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他把许沁视为自己的救赎,抓这根个稻草,试扯掉掉身上的枷锁。所以他会把她心爱的娃娃捡回来,会给她买爱吃的辣条,会去她的单位上门投喂,会去酒吧接她回家,也会咬牙切地质问宋焰:你配吗!更会他满含委地的说自己快疯了。可惜的是他错以亲情的付出要求爱情的回报。他对许沁的期许与要求,不过是将母亲对自己的控制变相施加给了妹妹,他的爱是要求回报的,他的情是带有目的的。反观许沁是很能区分亲情和爱情的,她从家庭收获亲情并报之以琼琚,她从宋焰身上寻找爱情并报之以琼瑶。可见,共同的成长经历并不一定相同的情感诉,所以孟宴臣注定将是悲剧收场。亲情与爱情并不是并排的两条跑道,只要跨过白线就能转换赛道,它们是分岔路口,你只能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且将会渐行渐远,因为这两种情感拥有截然不同的底层逻辑。亲情的逻辑是联结,一旦完成初始设定将不会更改,比如血缘关系;而爱情的逻辑则是选择,一旦有一方选择终止,这种联结就结束了。罗慎远和罗宜宁,孟宴臣和许沁最初是都是“兄妹”关系,遵从亲情逻辑,兄长关爱有加,妹妹乖巧可爱,设定稳固,技能释放准确。若两人同时转换爱情逻辑,便可成就一段“竹马是你,天降也是你”的佳话,如前者;可若两人逻辑并不同步,则夫妻不成,兄妹也回不去了,如后者。不同的逻辑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简单来说就是:亲情是关系决定行为,而爱情是行为决定关系,比方说某人是你的侄子,这种不可选择的身份决定了你以什么辈分什么态度对待他,而心仪对象则是因你做出了什么追求行为,决定了对方婚宴上的身份是新人还是嘉宾。爱默生曾说:“爱情是兴致勃勃的外来客,是外来的自我”,中国古语则云:“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可见爱情与亲情,对人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模式,混淆两者不仅会让两性相处失去边界,更容易让“恋爱脑”泛滥。所以,请珍惜闺蜜/男闺蜜带给你安全感,请警惕打着“哥哥妹妹”的幌子搞暧昧的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