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持续900天,欧洲终于发现自己“被坑”了

2024-11-05 00:33   山东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战争已经持续了900多天,欧洲国家终于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场战争不仅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束的希望,反而让它们自己陷入了巨大的损失中。曾经雄心勃勃的对俄制裁,如今看起来更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怎么回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当初战争一打响,欧洲各国闻风而动,制裁俄罗斯的力度堪称史无前例。把俄罗斯踢出国际货币结算体系SWIFT,冻结俄罗斯在欧洲的资产,断开与俄罗斯的一切贸易往来,几乎能用的手段都用了。


结果呢?俄罗斯确实掉了一层皮,经济上受到重创,尤其是贸易的断裂让俄罗斯的能源和粮食出口一度陷入困境。更糟的是,俄罗斯的工业品进口也断了供应链,国内制造业的日子更是举步维艰。如果没有中国“接盘”,俄罗斯经济恐怕真要倒退回工业革命前的水平。



可是,欧洲自己就好过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欧洲的廉价能源从哪里来?俄罗斯啊!尤其是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火车头,整个工业体系都离不开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没有了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德国的工业成本直线飙升,高耗能的产业根本没法生存。德国的电价上涨了27%,天然气价格涨了50%,这还只是2023年的数据。


再看损失,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光是2022年到2023年这一年,德国就因为能源问题损失了1000亿欧元。到2030年,预计损失将高达2600亿欧元——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顶得上一场小型经济危机了。


这还不算完。2024年10月,德国的汽车巨头大众宣布关闭3家工厂,数万人直接失业。而化工巨头巴斯夫更是把投资转向了中国,计划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建厂。说得简单一点,欧洲的制裁不仅没能让俄罗斯垮掉,反而让自己的企业跑了,经济受损加剧。


那么,欧洲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欧洲国家的心态也很好理解。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欧洲和美国信心满满,觉得只要一套经济制裁打下去,俄罗斯的经济立马崩溃,然后普京政府就会乖乖投降,战争就能迅速结束。


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欧洲的脸。俄罗斯不仅没有崩溃,反而通过各种手段硬生生地扛住了制裁。战争拖到了今天,俄罗斯依然在战场上发挥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欧洲却因为能源价格的飙升和通货膨胀,变得越来越吃不消。


欧洲原以为自己是正义的裁判,能够轻松通过经济手段逼迫俄罗斯妥协。结果呢?不仅没有让俄罗斯屈服,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经济泥潭。


更糟糕的是,欧洲还在源源不断地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乌克兰的战场急需武器弹药,欧洲国家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银去支持乌克兰的战争。但问题是,欧洲自己已经被能源危机逼得焦头烂额,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还要持续给乌克兰输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战争打到今天,欧洲已经看不到一个明确的结束时间。乌克兰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俄罗斯也没有放弃的迹象。所以,欧洲的援助还要继续,经济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简直就是一个“军援黑洞”,欧洲自己都快被拖垮了。


现在,欧洲回头看看中国的选择,可能会觉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咱们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坚持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中立立场。这一中立态度,既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又避免卷入战争的泥潭。


怎么说呢?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既没有选择制裁俄罗斯,也没有像西方那样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这使得中国能够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关系,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同时也向俄罗斯输出工业产品,填补了西方制裁留下的空白。与此同时,中国还与欧洲和美国继续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经济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全球能源和供应链格局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这种中立策略,不仅让中国避免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看看巴斯夫在中国的100亿投资,再看看中国与美国和欧盟高达1.4万亿美元的贸易额,欧洲恐怕是羡慕得直跺脚。


俄乌冲突持续了900多天,战争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欧洲的制裁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自己深陷能源危机和经济困境。而中国的中立选择,避免了卷入战争的泥潭,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积极参与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都是一种愚蠢的选择。而俄乌冲突,正好给欧洲上了一课——有时候,冷静客观的中立立场,才是最明智的应对策略。

世界坊谈
帮你轻松读懂这个复杂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