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国家发改委,他是最神秘的中国首富

文摘   2024-11-09 21:58   北京  

2015年5月20日,香港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正在举行股东周年大会。

汉能集团董事长李河君雄心勃勃地向股东宣称:“汉能未来三年将比肩腾讯和阿里,5年市值达万亿美元,超越谷歌和苹果!

此时的李河君确实有这份底气。

在3个月前,48岁的李河君刚刚以1655亿元的身价,力压马云和王健林,成为中国首富。

旗下的汉能集团更是一骑绝尘。

在2014年,汉能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96亿港元,同比增长193%;净利润33亿港元,同比增长64%。

2014年5月19日,汉能的股价尚为1.11港元/股。

一年之后,股价已经飙升至7.37港元/股,涨幅达564%,市值来到3073亿港元,直逼李嘉诚的长江实业

股东大会上的李河君志得意满,一时风光无两。

但股东大会还没开完,李河君就已经坐不住了。

20日上午10点15分,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突然出现 “断崖式” 急跌

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汉能的跌幅已经高达46.95%,报3.91港元,盘中震荡47.8%。

随后,汉能股票被港交所暂停买卖。

整个市场一片哗然。

李河君的身家也瞬间缩水,根据港交所披露的资料,此时的李河君持有汉能薄膜发电80.89%股份,一个上午身家足足蒸发1167亿港元。

李河君三个月的首富体验卡也随之到期。

此时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汉能大了,雾霾就小了”的广告依然在热热闹闹地播放。

但中国首富李河君,显然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1967年,李河君出生在广东河源的一户农家。

从小勤奋的他顺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大学期间的李河君,已经开始创业。

在大二时,他就组织了30多名同学,在食堂门口摆起摊位,售卖胶卷。

短短几天,李河君就赚足了一年的生活费。

研究生时期,李河君索性大着胆子跟学校教授借了5万元,正儿八经做起生意。

但由于缺少经验,李河君铩羽而归,还背上了一身债。

毕业后的李河君,没有像同学一样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而是直接奔向市场。

在北京中关村,李河君从倒卖电子元件,一路发展到倒卖矿泉水和玩具。

虽然规模不大,但好歹把之前的债务给还上了。

不过,李河君并不打算小打小闹。

此时的城镇化开始兴起,李河君敏锐地盯上了地产开发。

凭借着贩卖开矿设备和铁路运输设备,李河君在短短5年间就赚到了8000万。

至于怎么进入和玩转这个行业的,此后的李河君对此时一直保持沉默。

懂得都懂。

但不管怎么说,挖到第一桶金的李河君有了进一步参与游戏的资本。


1994年,27岁的李河君看到了新的生意。

此时,出于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水电资源开发的政策。

在这一年,看到机会的李河君成立了华睿集团,并掏出1000多万元在老家河源的东江收购了一处初始装机容量仅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紧接着,李河君在广东、浙江、宁夏等地又陆续收购了多个水电站。

2002年,云南省政府准备开发金沙江水力资源。

一直想寻找大型水电项目的李河君,终于等到了机会。

通过各种人脉和关系,李河君一口气和云南省政府签下了6座百万千瓦的水电站开发合同。

如果庞大的项目规划,顿时惊动了各方。

要知道,这6座水电站的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已经超过了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国家发改委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马叫停。

在发改委看来,如此大规模且重要的水电项目全部交给民营企业来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拒绝审批。

一般人看到这个局面也就知难而退了。

但李河君显然不是一般人。

剑走偏锋的李河君拿着与云南省政府的合同,直接把把发改委给告了

经过多轮的协商和谈判,双方各退一步。

李河君放弃了其他五座水电站的开发权,只保留装机容量达300万KW的金安桥水电站

虽然争取到了金安桥水电站的开发权,但按照约定,建设项目资金将由李河君自筹解决。

要知道,这座300万千瓦的电站,比葛洲坝水电站还要大,其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极为庞大。

根据测算,整座水电站投资至少需要200亿。

此时的李河君,手里的的总资金还不到20亿。

金安桥水电站这座“吞金兽”,每天消耗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

为了筹措资金,李河君不得不将手中其他水电站项目变卖,然后不断输血到金安桥水电站项目中。


不少同行曾断言,李河君最终要在金安桥水电站这个项目上倾家荡产。

屋漏偏遭连夜雨。

2008年,金安桥水电站被曝出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

这一消息顿时在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多家银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宣布停止对该项目的贷款。

这对于正处于建设关键期、极度依赖资金支持的李河君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项目被迫暂停,只有银行催债、施工方停工索赔、供应商讨要货款,李河君几乎绝望。

不过,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李河君等来了自己的神秘金主。

通过部分股权置换融资的方式,这位金主开始给金安桥水电站项目输血。

在金主的加持下,2011年,金安桥水电站终于成功建成。

投入运营后,这座水电站也便成为了李河君的超级“印钞机”。

根据统计,金安桥水电站每年的利润超过20多亿。


就在修建水电站的同时,李河君的眼光也瞄向了光伏领域。

2009年,高调进军薄膜光伏领域的李河君,宣称要用两年时间上马2吉瓦薄膜产能,争取做到全球第一。

此后,李河君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成功布局了9座光伏制造基地,每个基地的设计产能都在250兆瓦以上。

2011年,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李河君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hk00566)的实际控制人,从而切入上游装备制造领域。

2013年,汉能通过借壳铂阳太阳能,在香港成功上市,随后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李河君的汉能系正式成型。

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汉能先后并购了德国索利博尔(Solibro)、美国米尔所勒(MiaSolé)、全球太阳能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以及专注于高效砷化镓柔性薄膜发电技术的美国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

通过并购,汉能迅速提升了在薄膜太阳能技术方面的实力。

同时,凭借着光伏的热潮和“移动能源”的概念,汉能的股权一路水涨船高,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市值最高的太阳能上市公司。

不过,虽然汉能一片繁荣,但明眼人已经看出了问题。

比如,英国《金融时报》曾发文称,在2010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的产品几乎全部卖给了集团内部。

这种关联交易,使得汉能的业绩高度依赖于集团内部的采购。

与此同时,汉能年报中提到业内“四大客户”,但始终拒绝公布详细信息。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所谓的“大客户”是否真实存在。

2015年,李河君登顶中国首富。

这也是李河君和汉能,最后的高光时刻。


2015年5月20日,美国的辩证资本和伍德资本,对汉能发动了做空袭击。

在发现汉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等问题后,这两家对冲基金认为汉能股价存在严重的高估。

利用做空机制,他们大量抛售汉能的股票,导致股价瞬间暴跌。

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汉能的千亿市值瞬间蒸发。

在此后的一年,李河君销声匿迹。

在2016年,沉寂许久的李河君再度露面,带着四辆太阳能汽车亮相汉能新车发布会。

49岁的李河君隔空喊话马斯克,声称汉能太阳能汽车比特斯拉更具优势,是真正的新能源车。

但市场基本没有声响。

2019年,汉能系彻底崩盘,汉能薄膜也从港交所退市。

当年10月15日,李河君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公开表示:“30年来汉能从没有欠过员工一分钱,这次是头一回。”

根据初步估算,汉能集团近7000人被拖欠了至少五个月的薪酬,被拖欠工资超10亿元。

曾经的首富,变成首负。

2022年12月,55岁的李河君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至今杳无音信。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游。

参考资料:
【1】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中信出版社
【2】昔日光伏领头羊如何成“老赖”,北京青年报
【3】谁是中国“首富”李河君,BBC中文
【4】最神秘的中国首富,风声岛‍‍
【5】汉能系创始人、前首富李河君已被锦州警方带走,东山再起梦碎,澎湃新闻


       

林一舟
在时代的风暴眼里,做一名观察者、思考者、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