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说新疆不要了,左宗棠斥其崽卖爷田心不疼,慈禧:力挺老左

百科   2024-09-09 22:55   浙江  

19世纪60年代中叶,中亚浩罕汗国贵族阿古柏政权入侵我国新疆,建立了“洪福汗国”。与此同时,阿古柏玩起了“一仆二主”,暗中寻求沙俄、英国两个国家撑腰。1871年,沙俄攻占新疆伊犁地区,并与阿古柏签订了双边条约。英国公开支援阿古柏建设兵工厂,与“洪福汗国”互派大使,维多利亚女王还给阿古柏写了亲笔信。

19世纪60年代中叶清朝地图


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眼看着就要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西北边疆危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日本同期入侵中国台湾,东南沿海军务告急。清廷深感东西难以兼顾,便引发了“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之辩。李鸿章是海防的坚定支持者,左宗棠更偏重于解决边塞危机,而二人之间争论的焦点,实质却是要不要抛弃新疆。

李鸿章Vs左宗棠

李鸿章为何力主抛弃新疆?

李鸿章上书《筹议海防折》,其核心就是停止西征,暂时抛弃新疆,加强海防。深谙洋务的李鸿章认为自己“闻见稍广,于彼己长短相形之处,知之较深”。他说鸦片战争之后,战争多在沿海,就国防形势而论,应该集中所有力量,加强海防。

说到新疆,李鸿章则充满不屑,他说“新疆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是“徒收数百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得不偿失。敢如此评价乾隆帝,李鸿章的胆子不小!

在分析当时新疆面临的形势时,李鸿章认为新疆北邻沙俄,南近英属印度,俄、英“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足专顾西域”,即使勉强出兵收复,也断然无力久守。当时国力日渐衰微,面对洋人时,李鸿章底气不足,连根本的原则立场都消失殆尽。


在分析新疆与全国的关系时,他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他最后的结论是,海防是腹心之大患,用于新疆塞防的军队应该核减乃至裁撤,省下的钱都用于海防。如此厚此薄彼、捧一踩一,李鸿章观点足够鲜明直接,但其见识不过尔尔,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局限。

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李鸿章的认识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其“抛弃新疆”的观点,似含迎合俄、英两国鲸吞中国新疆之意,如果真的被决策者采纳并实施,那后果就是中国丧失166万平方公里领土,同时失去西北屏障,其后果可以想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李鸿章的“海防论”多么高明,在抛弃新疆这件事上,他都无法摘掉“卖国”的帽子。

李鸿章与洋人

左宗棠据理反驳李鸿章

左宗棠知道李鸿章的想法后,当时大概率是怒气冲天,甚至有这厮“崽卖爷田心不疼”的腹诽。他认真研究李鸿章的论点和论据后,也上了一道奏折,有针对性地陈述了新疆不可抛弃的理由。

针对李鸿章“新疆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的错误,左宗棠强调新疆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乾隆皇帝平定西域叛乱后将其改为“新疆”。正因为新疆本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所以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轻言抛弃,“无尺寸可议弃之地”。这坚定的爱国立场,不知比自诩“深谙洋务”“知己知彼”的李鸿章高明多少?


针对李鸿章“于肢体之元气无伤”的新疆定位问题,左宗棠则认为正因新疆国防战略地位重要,才必须收复。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认为,西北地区是一个整体,唯有这个整体存在,敌人才没有空子可钻。失去新疆,蒙古安全无法保证不说,陕西、甘肃、山西等地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屏障,直隶和京师也将暴露于危险之中,“直隶关山亦无晏眠之日”。这种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分析,与李鸿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立论相比,高下立判。

针对李鸿章“新疆勉强收复,也无力久守”的观点,左宗棠其实已经成竹在胸,并不存在“勉强收复”之虞。他在奏折中详述了收复新疆的用兵次第:“先取天山北路”扼其咽喉,后收复南疆就地筹饷,站稳脚跟后剑指沙俄占领的伊犁,最终收复新疆每一寸失地。


而“无力久守”的观点,实在不值一驳,守住守不住是能力问题,但守不守是立场问题。预测自己守不住,就放弃大好河山,李鸿章其心可诛。

针对李鸿章畏惧阿古柏背后俄、英的想法,左宗棠利用在西北地区实战多年的经验,告诉清廷和李鸿章,阿古柏残暴而“无远志”,边民不服,收拾他并非难事。

他进而分析道,阿古柏与俄、英狼狈为奸,虽尚未形成气候,但有极大后患。如果此时停兵撤饷,不趁早收复新疆,而让它成了俄、英名副其实的“桥头堡”,那西北边疆会永无宁日,所耗费的人财物将不计其数。用不了2年,形势就将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左宗棠如此卓越清晰的战略分析,让人叹服。


针对李鸿章专攻海防、放弃塞防的观点,左宗棠强调“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只是当时收复新疆是燃眉之急,海防则可以徐徐图之。

加之海防每年的经费都很充足,塞防的经费连年不足,尚欠饷800余万两,停兵撤饷与否,对海防并无太大影响。本来并不复杂的道理,需要和李鸿章掰开揉碎地讲,已过花甲之年、久病缠身的左公,为了收复新疆真可谓殚精竭虑。

慈禧太后拍板:必须收复新疆

左宗棠终因拳拳爱国心和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的观点,获得了当时决策者慈禧太后的“力挺”。

左宗棠那句“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论断,让慈禧心中暗惊:失去新疆这个西北屏障,大清江山危矣!

而扪心自问,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李鸿章等大臣可以说弃就弃,作为大清的实际当家人慈禧却不能如此。如若抛弃新疆,慈禧自知无法面对曾为经略新疆做出极大努力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


为此,1875年5月3日,慈禧太后以皇帝名义发布如下上谕:

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现在关外兵事、饷事并转运事宜,均归左宗棠督办。关外军食,务当源源运济,以期士饱马腾,毋令停军待哺,致有藉口

这道上谕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以坚决的态度解决收复新疆的粮饷运济问题,明确了左宗棠在军事指挥、粮饷征集、粮饷转运的至高权力,从体制上规避了方方面面的掣肘。

左宗棠西征出发10天后,慈禧又发布上谕告知户部拨付白银200万两,协助借款500万两,各省筹款300万两,“以足一千万两之数”。专家估计,左宗棠自发兵新疆至收回伊犁的5年间,在清廷和各省支持下,粮饷用度达5200余万两。

当然,左宗棠不负众望,也没有让慈禧太后失望。他精心准备、运筹帷幄,为了鼓舞士气,以70岁高龄“抬棺出征”,最终收复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全域,整个西北得以安然无恙。


总之,在左宗棠的坚持和率领下,清朝收复了16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那可是1/6当下中国国土的陆地面积啊,相当于8个湖南省!建立奇功伟业的左宗棠,正如甘肃至新疆一线郁郁葱葱的“左公柳”,永远屹立在西北边陲的大漠之中,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有诗为证: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