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南疆军区叶城中心兵站原站长侍振江

时事   2025-01-20 18:00   山西  

引 子
6月的南疆大地,天高云淡。南疆军区叶城中心兵站站长王永奇却无心欣赏眼前的这片蓝天。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是不能接受老站长侍振江就这样走了……


3月29日,已被组织确定为转业对象的南疆军区叶城中心兵站原站长侍振江,因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岗位上。在他41年的人生韶华中,有23年的军旅生涯是在雪域高原度过的.怀着对边防的殷殷深情,他把青春奉献给高原,将热血挥洒在新藏线上,用生命书写了新时期边防军人的崇高品质和无悔担当。生而有诺必践,逝者有约难赴。“穿着军装,我属于祖国这个大‘家’;脱下军装,才属于咱们的小家。”这是侍振江生前常对妻子魏立珍说的一句话,这也是他向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然而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他对战友和至亲作出的承诺,却再也无法兑现了。

 战友盼

 副站长汪金盾:“站长,车队就要出发了,你咋还不来?”2013年4月,侍振江离开任职多年的南疆军区某汽车团,来到叶城中心兵站任站长。这是个好消息,却遭到几个战友的连番劝阻:“你在部队呆了二十几年,上高原几百趟,身体怎么扛得住!”


舍寸心,见初衷。侍振江憨笑着说:“我姓‘侍’,再加一撇就是‘待’,这一撇就是基层官兵。完成上级赋予的保障任务,我有信心!”叶城中心兵站下辖8个兵站,全都分布在新藏线沿途,保障线全长1200余公里。上任第一天,侍振江立下军令状:“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倾心尽力完成每项任务。”三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承诺。


2014年10月,侍振江在海拔最高的甜水海兵站召开座谈会,几名战士反映,每年春节兵站人少,营院里冷冷清清……侍振江当场表态:“明年春节,我到兵站跟大伙儿一起过年。”


那年除夕,风雪交加,甜水海兵站官兵的心却暖融融的。侍振江如约而至,还带来了战士们家人录制的视频,让不少战士感动落泪。然而,官兵们却不知道,在600公里外的中心兵站家属院内,侍振江的妻女也在期盼着他回家,过一个团圆年。站长的好,官兵说不尽。“他心里装着官兵苦,从没想过自己难。”三十里营房兵站上士贾帅奎含泪告诉记者,“直到站长去世,我们才知道他早已递交了转业申请书,并被确定为转业对象。”侍振江牺牲那天,副站长汪金盾要给所属各兵站运送物资,侍振江专程从260公里外的喀什赶往中心兵站为车队送行。飞驰的汽车上,侍振江突然眉头紧锁,将头缓缓靠向椅背:“我感觉有点胸闷。”时间定格在11时11分,侍振江毫无征兆地陷入昏迷,再也没有睁开眼睛。两个小时后,汪副站长焦急地打来电话:“站长,车队就要出发了,你咋还不来?”接电话的助理员张毅失声痛哭:“站长走了,再也回不来了。”在叶城中心兵站工作3年,这是侍振江唯一一次失约。

 医生嘱

 军医柳军:“兄弟,说好来医院治疗,你咋不听劝?”侍振江牺牲的噩耗,当天下午就传到解放军第18医院军医柳军的耳中,他痛心不已。2013年秋天,柳军诊断出侍振江患有高血压,2015年又诊断出他患有心脏病,便多次提醒他住院治疗,却被侍振江一再推辞,“直到今年3月,老侍还说一定尽快来住院……他走了,我十分懊悔,当初就该把他按在病床上。”

翻阅侍振江的转业申请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这几年我伤病不断,深感力不从心……”明知自己身体不适,可任务一来,他还是冲锋在前。2014年国庆节,他因劳累过度晕倒了,同事要替他去慰问兵站官兵,他却坚决不同意。


在多玛兵站,他强忍痛楚与战士座谈完,扒了两口饭就躺下了。凌晨3点,住在隔壁房间的四级军士长靳军良听到他的呻吟声,关切地敲开门看望,“我没事,就是有点头疼,睡不着。”侍振江挥挥手说。今年春节前,侍振江最后一次上山。下山后他一头栽倒在招待所沙发上,管理员周祥锐见他脸色铁青,关切地说:“站长,我给你倒杯水去。”刚一转头,侍振江就睡着了,呼噜声响彻整个大厅。小周不忍心打扰他,便拿出一床被子盖在他身上:“站长太累了。”自己一身病痛,他总是“轻描淡写”;身边战友身体不好,他却当成“天大的事”。去年6月,到日土兵站任司务长才三天的下士刘华,突发高原脑水肿,生命垂危。正好带车队下山的侍振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其送往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救治。600多公里的山路,他始终紧握刘华的双手不放,直到汽车顺利抵达医疗站,他才松了一口气。小刘得救了,他却一下子瘫倒在地。中心兵站干部郭晓磊不幸患上透明细胞型肾癌,一度想放弃治疗:“站长,我不治了,反正也治不好,就让我上山当个助理员吧!”侍振江却经常鼓励他:“你这身体还硬着呢,等调养好了再上山也不迟。”他一边为郭晓磊联系内地医院就诊,一边为郭晓磊的妻子协调办理停薪留职手续,让她专心照顾丈夫。


任站长期间,侍振江先后推荐11名在山上工作的官兵到内地疗养,调整7名身体不适的官兵下山工作,投入9万余元对27名家庭困难、身体患病的官兵进行救济。然而,在这份组织给予关怀的名单中,始终没有出现过“侍振江”三个字。

 至亲痛

 妻子魏立珍:“振江,你答应照顾我和女儿一生一世,还记得吗?”4月8日,侍振江的妻子魏立珍被推进了手术室,陪伴她的只有丈夫的姐姐侍海燕。侍海燕流着眼泪告诉记者:“立珍不容易,我们全家都亏欠她。”由于侍振江常年往返于新藏线上,他与妻子总是聚少离多。魏立珍早已习惯独自一人抚养女儿,支撑整个家庭。“每年女儿过生日,他只能打个电话;女儿学校组织活动,他从未参加过;结婚13年了,他从没陪我回过一次娘家……”细数心里的委屈,魏立珍泣不成声。去年,魏立珍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需要手术治疗。她一直瞒着丈夫,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跟他商量,可直到侍振江走了,她都没有说出口:“振江太辛苦了,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为我操心。”手术前一天,躺在病床上的魏立珍,捧着丈夫的遗像哽咽:“振江,你答应照顾我和女儿一生一世,还记得吗?现在我和女儿都需要你、想念你……”听到这番话,在场所有亲友都流泪了。住院的日子里,坚强的魏立珍坚决不让家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女儿侍雨心:“雨心还小,不能让已经失去父亲的她再受一点打击。”那些日子,小雨心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虽然只有12岁,但她清澈的双眸却透射出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妈妈不在的日子里,她总是抢着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最让亲友放心不下的,是侍振江年迈的母亲。但老人深明大义:“我有一个好儿子,他为祖国尽忠,为边防事业奉献了一生,他是我们家的骄傲。”侍振江不知道家庭重要吗?当然不是。中心兵站组干办助理员王彦峰忘不了,那年暑假,妻子带着孩子来队探亲,可他却因公务繁忙经常加班。一天晚饭后,侍站长来到办公室,撵他回家看望妻女:“家人难得来队,赶紧回家陪陪她们!”


去年7月,在组织的反复要求下,侍振江休了一次假。他和家人来到了伊犁草原,在新疆当兵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到北疆。结果没待几天,他就打电话要求回部队:“草原再美,没有咱高原美;草原再好,也没咱兵站的战友亲。”兵站官兵都知道,在他心中,新藏线才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侍振江虽然走了,可是官兵们始终相信,老站长已经化作了喀喇昆仑的巍巍青山,成为新藏线上的一道风景。
转载自《解放军报》(作者:郑光伟 徐俊 特约记者许必成)


战友资讯网
欢迎您订阅公众号《战友资讯网》。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