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号:jcssyzxx
审核:时彬 编辑:张舰元
文字、照片:白忠平、王子辉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奋斗精神
研学实践是藏在天地间的书本,是别开生面的自然课堂,是同学们身体力行地追寻与求解。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为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够在研学中体验、感悟和成长。2024年7月7日至9日,晋城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赴河南安阳开展了以“人文研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 第一站 -
中国文字博物馆
甲骨惊现,文字起源
“一片甲骨惊天下”,研学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中国首个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汉字“奇妙游”。
三馆放异彩。宣文、徽文、博文三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详实的资料、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
同学们穿越时光隧道,从甲骨文一路逛到现代简化汉字,在文字的“后花园”中感受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气息。
- 第二站 -
殷墟博物馆
文明宝库,厚重历史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在殷墟博物馆,同学们认识伟大“商颂”、“赫赫商都”;了解“子何人哉”、“长从何来”;青铜司母戊鼎、精致的玉器陶器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神秘。
同学们在历史的尘埃中追寻着古代文明的足迹,感受着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
- 第三站 -
羑里城
智慧启迪,家国情怀
羑里城,周易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商周文化,体会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
同学们穿上古代服装,正衣冠、行周礼、齐诵《周易八卦赋》,了解了“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等历史典故,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八卦阵迷宫,大家步入千年前的智慧迷宫,每一步皆是阴阳变换的哲学沉思与古人智慧的精妙展现,每个人心中不禁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肃然起敬。
- 第四站 -
红旗渠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研学团7月9日开启了红旗渠研学之旅,重走习总书记考察红旗渠路线,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研学收获与总结
夕阳西下,研学活动落下帷幕,同学们也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校的归途。回顾短暂的三日研学旅行,安阳这座小城深深地印入了师生们的心中。这里蕴藏着华夏千年文明的厚重底蕴与开拓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和红旗渠实地考察时所讲的两段讲话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发出了号召新时代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再创辉煌的最强音。
过去书本是孩子们的世界,而今世界是孩子们的书本!在这里孩子们了解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人敢于战天斗地的开拓精神。
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仅丰富了学生的眼界,活化了书本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感悟历史、热爱祖国、崇敬劳动人民的深切感情。更可贵的是,出门在外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互让互谅的良好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
整个研学过程中,同学们或驻足听讲,或认真思考,不仅收获了知识,也在勇敢表达自己想法和疑问中,建立了独立思考、辨伪求真的学习态度,同时对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让孩子们在未来成长道路上,跨越山海,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