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开始。
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间交节。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此节气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
万物进入休养和收藏的状态。
气候上,从秋季的少雨干燥逐
渐转变为冬季的阴雨寒冷。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到来,
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节气之一。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冬季不仅是享受丰收的时节,
也是休养生息的阶段。
在古代社会,
立冬被视为“四时八节”之一,
具有重要的节日意义。
在中国的部分地区,
人们会通过祭祖、
饮宴等习俗来庆祝这个节气。
节气三侯
一候水始冰
通常在立冬过后,
我国逐渐进入寒冷的季节。
这时,在北方,
水面通常已经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际,
冰冻的开始便已显现。
此时,
北方的秋收早已结束,
空旷的原野上裸露着
一片片红黄的土地。
待天气愈发寒冷时,
表面也会覆盖上一层冰霜。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指的是野鸡一类的大鸟,
“蜃”为大蛤。
立冬后,
野鸡之类的大鸟便不见了,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
野鸡的线条和颜色相似的大蛤。
古人便浪漫的认为雉
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日作》
宋代: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自古以来,
立冬节气便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各地的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是极为重要的节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冬季不仅是享受丰收的时节,
也是休息和庆祝的时刻。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
劳动了一年的人们会在
立冬这一天好好休息,
并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在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扫疥”是一项重要的民间习俗,
人们用各种香草、菊花和金银花
煮成汤水进行沐浴,
旨在治愈疾病,
确保身体健康,
以顺利度过寒冬。